大班学习知识性的游戏
2025-01-04 04:23:18
0

一、大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哪些游戏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了解游戏是培养孩子兴趣、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游戏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使得游戏与孩子能力的培养关系成为必要的,教师必须明白孩子们通过游戏可以学懂、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并将其与课堂活动、课程教授相联系,成为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但游戏不能替代教学、教学也不能替代游戏。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它更多的强调“兴趣”、“表现”、“过程”,而教学是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它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强调效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因此,对幼儿来说,教学和游戏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但是,目前老师们在教学时对数学游戏化活动还做不到科学化的运用,忽略了游戏化活动的内在实质与功能,使游戏难以发挥其良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状况我们设想:如果能以《纲要》精神为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及数学游戏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系统有序地开展数学教育游戏化活动,就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参与数活动的独立性、合作性,使数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将二者有机的整合,发挥教育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本园大(3)班幼儿45名为实验班,大(2)班幼儿45名为对比对照班。

(二)研究方式:等组仅后测

(三)研究方法:准实验法

(四)研究时间:2008年9月——2009年5月

(五)研究措施:

实验班:

1、根据数学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将教育目的融于游戏活动中,使数学活动游戏化。

2、通过努力创设良好游戏情境,提供合理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3、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

如:学习10以内运算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口头

游戏、智力游戏为主。

学习自编应用题以情节性游戏为主。

学习辨别空间方位时以操作性游戏、口头游戏为主。

学习排序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为主。

学习等分时以操作性游戏、智力性游戏为主。

对照班:按大班《教育参考书》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示开

(六)检测项目:

1、数知识运用能力。

2、学习过程积极性。

3、操作能力。

4、交往态度。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检测数据表明(见表一),实验班幼儿比对照班幼儿在数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着十分显著或显著的差异检测的P<0.01。这说明将数学教育游戏化是十分有效而成功的。优秀的、有成效的数学游戏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主要的是它能让幼儿在数学教育游戏化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获得相应的数知识和数经验。其具体表现及归因分析如下:

1.实验班幼儿对10以内运算与运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在测查中,我们创设了“超市”的情境,让两班幼儿到超市中购买10元钱的东西,结果发现,实验班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快的运用口头运算的方法购买两样合起来是10元钱的东西,有的幼儿还能运用连加的方法购买3——5样东西。而对照班的幼儿则不能马上将购物与运算两种经验结合起来,且口头运算的速度较慢。究其原因是因为实验班幼儿在学习运算的初期,我们以操作性游戏和情节性游戏为主开展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对各种实物进行操作中理解加、减的含义和运算的方法,并辅以情节性游戏消除运算所带来的单调、乏味,增加运算的趣味性,增强幼儿运用运算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运算的中、后期,我们以口头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为主,逐步地将幼儿手中具体的实物转化为大脑中抽象的数字与符号,并辅以竞赛性游戏,增强幼儿对运算的兴趣和信心。

2.实验班幼儿在排序、空间方位辨别和等分这三个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如在学习“排序”时,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快乐小厨师”的游戏情境,并提供各种水果、干果和蔬菜,以“拼盘”的形式展开活动。起先,大部分幼儿则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各种材料随意拼搭,于是,在第一次的展示中,老师有意识地将“有规律的拼盘”与“无规律的拼盘”放在一起对比,让幼儿发现并感受运用“排序”的美;幼儿受到启发后就尝试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拼盘,由于提供的材料十分丰富,扩散了幼儿的思维空间,幼儿在排序时的选择十分自由而灵活。在统计时我们发现,一半的幼儿有4——5种拼盘方法,有的幼儿不仅考虑到了排列的规律,还考虑到了色彩的搭配。再第二次展示时,孩子们争着介绍自己的拼盘,排序的规律各不相同,交流的气氛十分活跃,师生共同感受到了规律美、和色彩美,直到活动结束,大家还意由未尽。又如大班幼儿对“左右”这一空间方位的认识,本来就十分困难。针对这点,我们设计了如“找左右手”、“戴手镯”、“走迷宫”、“捉迷藏”等诸多的操作性游戏,让幼儿逐步地从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过渡到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教师并在日常有意识的以口头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加以复习和巩固,增强了空间辨别能力,因此在检测中,实验班幼儿辨别左右的正确率要大大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在学习“等分”这一知识时,除了让幼儿通过对实物的操作理解等分的含义和方法外,我们还着重通过智力游戏拓展幼儿的思路,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等分方法,因此在测查中,同样是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四等分,实验班的23名幼儿有4——5种的方法,而对照班的30名幼儿却都只有2——3种的方法。

3.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幼儿在对自编应用题能力上,差异不是十分显著P<0.05,检测发现,两个班的幼儿口编应用题和看图编应用题的水平相近,,但值得一提的是实验班的幼儿看情境编应用题的能力要稍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因为应用题最主要特点是它源于生活,它是以幼儿熟悉的游戏或生活的情境来表达数量关系并提出回答的要求,这种寓加减任务于情境之中的数学活动,尤其能反映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基于应用题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我们在实验班组织数学活动时,着重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学会认真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事物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状态等多种特征创编和解答应用题,从中感受“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乐趣,逐步提高数的运用能力。

4.数学教学游戏化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从而也促进了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检测统计看出(见表二),实验班幼儿在活动中举手发言的均数要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原因是游化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语言表达环境,表现在它对幼儿活动积极性的激发上,鼓励幼儿愿意把自己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在游戏中,幼儿很自然地与同伴边操作边进行交流,形成了合作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在大班下学期,我们还有意识的在游戏中增加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游戏化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合作能力。此外,从表(三)还表明,实验班幼儿的操作情况也稍好于对照班,有趣的教学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还缓解了“上课”给幼儿带来的紧张气氛,在活动中,幼儿能以“游戏”的心情对待失败和错误,因此实验班的幼儿与对照班的幼儿相比,减少了操作时的从众性和被动性,幼儿愿意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享受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思考与建议

1.要区分教学游戏化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差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对三者的概念有着清晰的了解,只有我们明白了它们在教育中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的发挥它们教育有效性。教学游戏化活动,正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教育目标融入游戏中,使游戏成为教学手段,但在活动中教师要淡化目的,强化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游戏化的程度越高,其手段和过程越鲜明,目的和结果就越隐蔽。教育效果就越有效。而游戏是没有特定的目的的,它是幼儿自发的,虽然在活动中它是孩子自娱自乐的,但也会有探索,也会有发现,也会有创造,这只能说是游戏中潜在的学习因素,是游戏产生的教育效果,而不是教学活动本身。同样,教学活动有较强的目的性,它由教育目的引发的诱导性探索。它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和活动的结果。

2.要重视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活动设计

一次成功的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它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它是纯游戏还是带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功能与特点的游戏,它所针对使用的数学内容也大不相同,所赋予的教育意义也有所不同。老师在选择与设计数学游戏时,不仅要根据内容选择游戏方式,还应考虑到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否有趣味和合理。有趣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而教学的目的性却是隐性的蕴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感受、获得或运用到相关的数知识。我们更要注重整个的活动过程:如在“玩玩分分——感知4以内数的组成分解”这一活动中,我们为幼儿设计了一组“运西瓜”的游戏,通过运送,幼儿看到原来在一起的4个西瓜分成了两份,直观地理解了组成分解中的“分”与“合”,同时“打开闸门”、“看西瓜从斜坡上滚落”的有趣动作和情景都使幼儿产生了反复游戏的兴趣,从而反复地感受4粒西瓜的分合过程,并在多次游戏后的记录中发现、总结出4粒西瓜原来有3种不同的分法。一次数学活动往往是多个游戏活动的组合,老师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到游戏间的动静搭配,个人、小组以及集体间游戏的交替等,以此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使游戏活动的气氛更为活跃。

3.要加强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指导

在数学教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处于显性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隐性辅导地位。因此老师不能以导演的角色出现在教育活动中,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巧妙对活动进行指导。有时,老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介绍者,向幼儿讲解教学中的游戏规则与玩法;有时,老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一般情况下教师以观察为主,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可以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了解幼儿对各种数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时,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幼儿讨论在数学游戏中看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或解决的办法;有时,老师仅仅只是材料的提供者和活动的旁观者。但不管是哪一种身份,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我们要允许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一点一滴地建构起数的感性认识,启发幼儿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不怕困难耐心实践,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通过我们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游戏和教学虽是独立的活动,不可相互替代,但是却具有互补性,将两者实现最优化的结合,会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为完善,会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

二、如何在大班区域游戏中发展幼儿学习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而区域游戏因其特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多样性、灵活性、针对性,更成为了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中之重。大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在游戏中体现出的在学习性方面的主观兴趣愈发地浓厚,客观需求也愈发地强烈,自然的,怎样更好地组织好大班幼儿的区域游戏,以发展其学习能力,就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通过在区域游戏中的实践尝试,对于如何在大班区域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作如下简要总结。

一、合理设置区角,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只有在一个新颖、富有刺激并且具备

一定相关经验的环境中才会诱发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大班幼儿在生活认识经验上较小年龄幼儿已有较大富足,对于幼儿园游戏中基本的学习活动形式已有较多接触,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更丰富多彩的区角游戏,在灵活多样、开放宽松的游戏情境中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不断的激发和维持。下面以几个区角为例。

1、语言区。除了传统的看图讲述以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新颖的故事,提供彩色的片段截图,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排图讲述、创编故事,更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有的还可以把主题墙面和语言区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充分开放的背景下展开自由创编和表演,有效地利用大班幼儿富有一定表现欲、自主性强的特点,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2、数学区。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本身的生活经验又促使他们对数的各种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探究的兴趣,所以数学区是最能发展他们学习能力的区角之一。除了与银行、超市、小吃店等社会性游戏情节整合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更有针对性和挑战难度的活动,如玩扑克牌、数学闯关等。尤其是玩扑克牌,幼儿非常感兴趣,还能自主整理较多的玩法,如比大小、小猫钓鱼(大牌吃掉小牌)、抽对子、争上游等,兴趣比较持久,在愉快的活动中加强了比较大小、简单的加减预算,数量守恒等概念。

3、益智区。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包括读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这些能力有的可以整合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一般的区角游戏中来发展,但有些还是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训练。益智区就可以在引发兴趣的前提下为幼儿提供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平台来精确地发展这些能力。比如拼图、棋类、迷宫、猜谜等。教师可以针对近期内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调整拼图、迷宫、猜谜等的具体内容,吸引幼儿参与的兴趣,保持这种游戏内容设置的机制,将引发兴趣摆在首位,以获得发展学习能力的有效性。

4、表演区。随着所获经验的不断丰富和表现能力的逐步提高,唱唱跳跳的表演形式将持续受到幼儿的欢迎和积极参与。此外,大班幼儿已开始具有初步的戏剧表演能力,其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比小、中班幼儿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尝试在大班表演区中开辟“戏剧天地”,鼓励幼儿进行“剧场表演”。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剧场表演”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充分体验与探索,增强学习的兴趣,还能彰显幼儿个性,让幼儿用自己最接近自然的、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社会事物的理解与认知,增进与同伴协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真正地全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随着“剧目”的逐步增添和改换,幼儿参与的兴趣也将获得不断的维持。

二、巧妙投放材料,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以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为主要针对目标的区域游戏,在材料的投放上,同样遵循的是“目标在前,材料在后”的原则,所投放的材料,应该是为目标服务的,不是随意的。同时,不同性质的材料,所发展的学习能力也是有所侧重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意识地进行投放和增添。

1、基本材料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我们在数学区提供数数的珠子,在益智区提供拼图,在手工区提供各种纸张,在角色游戏区提供具有一定操作空间的仿真材料,绝大部分幼儿特别是能力较弱的幼儿都能进行一定的动手操作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是重复的,但是幼儿在不断重复的形式中进行着随时随地新的创造,锻炼了动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能忽视这部分看似简单基础的操作活动,它能给予能力较弱的幼儿以自信和成功感,也能为幼儿最自由的探索活动提供心理保障。

2、专业材料培养思维能力。根据大班幼儿知识经验和兴趣

需求的相对高度,教师可以提供较中小班相对专业的游戏材料,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各种棋类,机器人,地球仪,手绘地图,数学区中的数珠、量具、记录本等,语言区的故事套图等等,幼儿运用这些材料结合游戏情境进行复杂的操练、演示、实验和竞技等,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以手绘地图为例,在初期可以是教师结合幼儿的生活信息进行创作的,以激发幼儿兴趣。中期可以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观察进行添绘和修正,提高实用性。后期,更可以鼓励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独立创作,这样,手绘地图既是游戏材料,又是创作材料,在学习性中的作用得到了立体的增值。

3、特异材料培养创造能力。我们所说的特异材料包括一些半成品材料和一些特别的、精心搜集的材料,材料本身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创造、创新的能力。如在“钟表店”里提供一些废旧的可供幼儿拆装的钟表,“文具店”里提供的各种拆散的圆珠笔可供幼儿拆装,在娃娃家里提供可以自由组合的家具,甚至是在美工区提供整块可供重复自由涂鸦的墙面等。幼儿有了足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材料,能更加有效地发展创造能力。

三、精心组织游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不能忽视自身对幼儿游戏有效性的影响。要想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获得更有效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有意观察、适时介入和有效干预必不可少。

1、通过有意观察了解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学习能力发展

情况。教师把自己的观察通过几种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对各个区域的观察、对不同学习方式的观察、对不同能力幼儿的观察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观察等。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能力发展情况,并判断是否进行介入和干预。

2、适时介入和有效干预帮助幼儿有效提升学习能力。例

如幼儿在进行飞行棋游戏,遇到了都起飞的棋子究竟是否可以叠加一起走棋的问题,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仍有很大兴趣继续玩棋,很快在讨论协商规则了,就没有进行介入,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而在科学区,幼儿正在用各种工具探究怎样开核桃,教师发现幼儿用钳子很容易夹伤手,就进行了介入,由教师操作,幼儿进行记录,教师成为了游戏的合作者,又保证了幼儿探索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记录的过程中,幼儿的读写能力和整理归纳能力得到了提升。

诚然,幼儿的学习能力包括方方面面,发展幼儿学习能力的途径也还有很多,但是我们如果能抓住区域游戏这个开放的平台,合理安排、巧妙设计、精心组织,一定能帮助幼儿充分有效地发展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建立良好的能力和行为习惯保障。

三、适合大班孩子玩的游戏

1、木头人:

游戏规则: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边走边念儿歌“我是一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看谁坚持一分钟“念到最后一个字时所有幼儿摆出造型不动。老师说时间到才能动,游戏反复进行。

2、编花篮:

游戏规则:3-6人参加,参加者伸出右脚,勾住前人,形成一个编出的圈,一手搭住前面小朋友的肩膀,边念儿歌,边单脚往前跳,直至儿歌念完。

3、粘泡泡糖:

游戏规则: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边走边念儿歌“粘粘粘泡泡糖,一粘粘到头顶上,儿歌说粘到哪就粘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为增加趣味兴趣,可让幼儿互相粘,和其他小朋友互动“。

4、夹球接力跑:

游戏规则:游戏的人分成两队,不是进行普通的接力跑,而是用膝关节处夹球跳着跑。如果用手抱球或球落地均为犯规,要返回出发地重跑。为了夹球方便,不要使用过大的球。

5、把球踢出圈外:

游戏规则: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两个人进到圆圈内。其他的人站在圆圈外,连续不断地把球投进圆圈内。圆圈内的人则要迅速地把球踢出圆圈。如果留在圆圈内的球超过了三个,则圆圈外的一方获胜。也可以考虑其他适合的规则。

一、大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哪些游戏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了解游戏是培养孩子兴趣、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游戏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使得游戏与孩子能力的培养关系成为必要的,教师必须明白孩子们通过游戏可以学懂、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并将其与课堂活动、课程教授相联系,成为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但游戏不能替代教学、教学也不能替代游戏。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它更多的强调“兴趣”、“表现”、“过程”,而教学是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它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强调效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因此,对幼儿来说,教学和游戏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但是,目前老师们在教学时对数学游戏化活动还做不到科学化的运用,忽略了游戏化活动的内在实质与功能,使游戏难以发挥其良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状况我们设想:如果能以《纲要》精神为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及数学游戏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系统有序地开展数学教育游戏化活动,就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参与数活动的独立性、合作性,使数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将二者有机的整合,发挥教育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本园大(3)班幼儿45名为实验班,大(2)班幼儿45名为对比对照班。

(二)研究方式:等组仅后测

(三)研究方法:准实验法

(四)研究时间:2008年9月——2009年5月

(五)研究措施:

实验班:

1、根据数学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将教育目的融于游戏活动中,使数学活动游戏化。

2、通过努力创设良好游戏情境,提供合理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3、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

如:学习10以内运算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口头

游戏、智力游戏为主。

学习自编应用题以情节性游戏为主。

学习辨别空间方位时以操作性游戏、口头游戏为主。

学习排序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为主。

学习等分时以操作性游戏、智力性游戏为主。

对照班:按大班《教育参考书》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示开

(六)检测项目:

1、数知识运用能力。

2、学习过程积极性。

3、操作能力。

4、交往态度。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检测数据表明(见表一),实验班幼儿比对照班幼儿在数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着十分显著或显著的差异检测的P<0.01。这说明将数学教育游戏化是十分有效而成功的。优秀的、有成效的数学游戏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主要的是它能让幼儿在数学教育游戏化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获得相应的数知识和数经验。其具体表现及归因分析如下:

1.实验班幼儿对10以内运算与运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在测查中,我们创设了“超市”的情境,让两班幼儿到超市中购买10元钱的东西,结果发现,实验班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快的运用口头运算的方法购买两样合起来是10元钱的东西,有的幼儿还能运用连加的方法购买3——5样东西。而对照班的幼儿则不能马上将购物与运算两种经验结合起来,且口头运算的速度较慢。究其原因是因为实验班幼儿在学习运算的初期,我们以操作性游戏和情节性游戏为主开展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对各种实物进行操作中理解加、减的含义和运算的方法,并辅以情节性游戏消除运算所带来的单调、乏味,增加运算的趣味性,增强幼儿运用运算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运算的中、后期,我们以口头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为主,逐步地将幼儿手中具体的实物转化为大脑中抽象的数字与符号,并辅以竞赛性游戏,增强幼儿对运算的兴趣和信心。

2.实验班幼儿在排序、空间方位辨别和等分这三个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如在学习“排序”时,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快乐小厨师”的游戏情境,并提供各种水果、干果和蔬菜,以“拼盘”的形式展开活动。起先,大部分幼儿则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各种材料随意拼搭,于是,在第一次的展示中,老师有意识地将“有规律的拼盘”与“无规律的拼盘”放在一起对比,让幼儿发现并感受运用“排序”的美;幼儿受到启发后就尝试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拼盘,由于提供的材料十分丰富,扩散了幼儿的思维空间,幼儿在排序时的选择十分自由而灵活。在统计时我们发现,一半的幼儿有4——5种拼盘方法,有的幼儿不仅考虑到了排列的规律,还考虑到了色彩的搭配。再第二次展示时,孩子们争着介绍自己的拼盘,排序的规律各不相同,交流的气氛十分活跃,师生共同感受到了规律美、和色彩美,直到活动结束,大家还意由未尽。又如大班幼儿对“左右”这一空间方位的认识,本来就十分困难。针对这点,我们设计了如“找左右手”、“戴手镯”、“走迷宫”、“捉迷藏”等诸多的操作性游戏,让幼儿逐步地从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过渡到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教师并在日常有意识的以口头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加以复习和巩固,增强了空间辨别能力,因此在检测中,实验班幼儿辨别左右的正确率要大大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在学习“等分”这一知识时,除了让幼儿通过对实物的操作理解等分的含义和方法外,我们还着重通过智力游戏拓展幼儿的思路,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等分方法,因此在测查中,同样是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四等分,实验班的23名幼儿有4——5种的方法,而对照班的30名幼儿却都只有2——3种的方法。

大班学习知识性的游戏

3.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幼儿在对自编应用题能力上,差异不是十分显著P<0.05,检测发现,两个班的幼儿口编应用题和看图编应用题的水平相近,,但值得一提的是实验班的幼儿看情境编应用题的能力要稍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因为应用题最主要特点是它源于生活,它是以幼儿熟悉的游戏或生活的情境来表达数量关系并提出回答的要求,这种寓加减任务于情境之中的数学活动,尤其能反映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基于应用题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我们在实验班组织数学活动时,着重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学会认真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事物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状态等多种特征创编和解答应用题,从中感受“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乐趣,逐步提高数的运用能力。

4.数学教学游戏化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从而也促进了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检测统计看出(见表二),实验班幼儿在活动中举手发言的均数要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原因是游化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语言表达环境,表现在它对幼儿活动积极性的激发上,鼓励幼儿愿意把自己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在游戏中,幼儿很自然地与同伴边操作边进行交流,形成了合作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在大班下学期,我们还有意识的在游戏中增加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游戏化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合作能力。此外,从表(三)还表明,实验班幼儿的操作情况也稍好于对照班,有趣的教学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还缓解了“上课”给幼儿带来的紧张气氛,在活动中,幼儿能以“游戏”的心情对待失败和错误,因此实验班的幼儿与对照班的幼儿相比,减少了操作时的从众性和被动性,幼儿愿意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享受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思考与建议

1.要区分教学游戏化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差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对三者的概念有着清晰的了解,只有我们明白了它们在教育中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的发挥它们教育有效性。教学游戏化活动,正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教育目标融入游戏中,使游戏成为教学手段,但在活动中教师要淡化目的,强化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游戏化的程度越高,其手段和过程越鲜明,目的和结果就越隐蔽。教育效果就越有效。而游戏是没有特定的目的的,它是幼儿自发的,虽然在活动中它是孩子自娱自乐的,但也会有探索,也会有发现,也会有创造,这只能说是游戏中潜在的学习因素,是游戏产生的教育效果,而不是教学活动本身。同样,教学活动有较强的目的性,它由教育目的引发的诱导性探索。它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和活动的结果。

2.要重视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活动设计

一次成功的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它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它是纯游戏还是带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功能与特点的游戏,它所针对使用的数学内容也大不相同,所赋予的教育意义也有所不同。老师在选择与设计数学游戏时,不仅要根据内容选择游戏方式,还应考虑到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否有趣味和合理。有趣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而教学的目的性却是隐性的蕴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感受、获得或运用到相关的数知识。我们更要注重整个的活动过程:如在“玩玩分分——感知4以内数的组成分解”这一活动中,我们为幼儿设计了一组“运西瓜”的游戏,通过运送,幼儿看到原来在一起的4个西瓜分成了两份,直观地理解了组成分解中的“分”与“合”,同时“打开闸门”、“看西瓜从斜坡上滚落”的有趣动作和情景都使幼儿产生了反复游戏的兴趣,从而反复地感受4粒西瓜的分合过程,并在多次游戏后的记录中发现、总结出4粒西瓜原来有3种不同的分法。一次数学活动往往是多个游戏活动的组合,老师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到游戏间的动静搭配,个人、小组以及集体间游戏的交替等,以此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使游戏活动的气氛更为活跃。

3.要加强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指导

在数学教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处于显性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隐性辅导地位。因此老师不能以导演的角色出现在教育活动中,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巧妙对活动进行指导。有时,老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介绍者,向幼儿讲解教学中的游戏规则与玩法;有时,老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一般情况下教师以观察为主,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可以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了解幼儿对各种数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时,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幼儿讨论在数学游戏中看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或解决的办法;有时,老师仅仅只是材料的提供者和活动的旁观者。但不管是哪一种身份,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我们要允许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一点一滴地建构起数的感性认识,启发幼儿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不怕困难耐心实践,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通过我们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游戏和教学虽是独立的活动,不可相互替代,但是却具有互补性,将两者实现最优化的结合,会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为完善,会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

二、如何在大班区域游戏中发展幼儿学习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而区域游戏因其特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多样性、灵活性、针对性,更成为了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中之重。大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在游戏中体现出的在学习性方面的主观兴趣愈发地浓厚,客观需求也愈发地强烈,自然的,怎样更好地组织好大班幼儿的区域游戏,以发展其学习能力,就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通过在区域游戏中的实践尝试,对于如何在大班区域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作如下简要总结。

一、合理设置区角,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只有在一个新颖、富有刺激并且具备

一定相关经验的环境中才会诱发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大班幼儿在生活认识经验上较小年龄幼儿已有较大富足,对于幼儿园游戏中基本的学习活动形式已有较多接触,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更丰富多彩的区角游戏,在灵活多样、开放宽松的游戏情境中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不断的激发和维持。下面以几个区角为例。

1、语言区。除了传统的看图讲述以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新颖的故事,提供彩色的片段截图,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排图讲述、创编故事,更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有的还可以把主题墙面和语言区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充分开放的背景下展开自由创编和表演,有效地利用大班幼儿富有一定表现欲、自主性强的特点,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2、数学区。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本身的生活经验又促使他们对数的各种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探究的兴趣,所以数学区是最能发展他们学习能力的区角之一。除了与银行、超市、小吃店等社会性游戏情节整合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更有针对性和挑战难度的活动,如玩扑克牌、数学闯关等。尤其是玩扑克牌,幼儿非常感兴趣,还能自主整理较多的玩法,如比大小、小猫钓鱼(大牌吃掉小牌)、抽对子、争上游等,兴趣比较持久,在愉快的活动中加强了比较大小、简单的加减预算,数量守恒等概念。

3、益智区。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包括读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这些能力有的可以整合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一般的区角游戏中来发展,但有些还是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训练。益智区就可以在引发兴趣的前提下为幼儿提供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平台来精确地发展这些能力。比如拼图、棋类、迷宫、猜谜等。教师可以针对近期内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调整拼图、迷宫、猜谜等的具体内容,吸引幼儿参与的兴趣,保持这种游戏内容设置的机制,将引发兴趣摆在首位,以获得发展学习能力的有效性。

4、表演区。随着所获经验的不断丰富和表现能力的逐步提高,唱唱跳跳的表演形式将持续受到幼儿的欢迎和积极参与。此外,大班幼儿已开始具有初步的戏剧表演能力,其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比小、中班幼儿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尝试在大班表演区中开辟“戏剧天地”,鼓励幼儿进行“剧场表演”。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剧场表演”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充分体验与探索,增强学习的兴趣,还能彰显幼儿个性,让幼儿用自己最接近自然的、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社会事物的理解与认知,增进与同伴协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真正地全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随着“剧目”的逐步增添和改换,幼儿参与的兴趣也将获得不断的维持。

二、巧妙投放材料,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以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为主要针对目标的区域游戏,在材料的投放上,同样遵循的是“目标在前,材料在后”的原则,所投放的材料,应该是为目标服务的,不是随意的。同时,不同性质的材料,所发展的学习能力也是有所侧重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意识地进行投放和增添。

1、基本材料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我们在数学区提供数数的珠子,在益智区提供拼图,在手工区提供各种纸张,在角色游戏区提供具有一定操作空间的仿真材料,绝大部分幼儿特别是能力较弱的幼儿都能进行一定的动手操作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是重复的,但是幼儿在不断重复的形式中进行着随时随地新的创造,锻炼了动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能忽视这部分看似简单基础的操作活动,它能给予能力较弱的幼儿以自信和成功感,也能为幼儿最自由的探索活动提供心理保障。

2、专业材料培养思维能力。根据大班幼儿知识经验和兴趣

需求的相对高度,教师可以提供较中小班相对专业的游戏材料,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各种棋类,机器人,地球仪,手绘地图,数学区中的数珠、量具、记录本等,语言区的故事套图等等,幼儿运用这些材料结合游戏情境进行复杂的操练、演示、实验和竞技等,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以手绘地图为例,在初期可以是教师结合幼儿的生活信息进行创作的,以激发幼儿兴趣。中期可以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观察进行添绘和修正,提高实用性。后期,更可以鼓励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独立创作,这样,手绘地图既是游戏材料,又是创作材料,在学习性中的作用得到了立体的增值。

3、特异材料培养创造能力。我们所说的特异材料包括一些半成品材料和一些特别的、精心搜集的材料,材料本身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创造、创新的能力。如在“钟表店”里提供一些废旧的可供幼儿拆装的钟表,“文具店”里提供的各种拆散的圆珠笔可供幼儿拆装,在娃娃家里提供可以自由组合的家具,甚至是在美工区提供整块可供重复自由涂鸦的墙面等。幼儿有了足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材料,能更加有效地发展创造能力。

三、精心组织游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不能忽视自身对幼儿游戏有效性的影响。要想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获得更有效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有意观察、适时介入和有效干预必不可少。

1、通过有意观察了解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学习能力发展

情况。教师把自己的观察通过几种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对各个区域的观察、对不同学习方式的观察、对不同能力幼儿的观察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观察等。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能力发展情况,并判断是否进行介入和干预。

2、适时介入和有效干预帮助幼儿有效提升学习能力。例

如幼儿在进行飞行棋游戏,遇到了都起飞的棋子究竟是否可以叠加一起走棋的问题,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仍有很大兴趣继续玩棋,很快在讨论协商规则了,就没有进行介入,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而在科学区,幼儿正在用各种工具探究怎样开核桃,教师发现幼儿用钳子很容易夹伤手,就进行了介入,由教师操作,幼儿进行记录,教师成为了游戏的合作者,又保证了幼儿探索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记录的过程中,幼儿的读写能力和整理归纳能力得到了提升。

诚然,幼儿的学习能力包括方方面面,发展幼儿学习能力的途径也还有很多,但是我们如果能抓住区域游戏这个开放的平台,合理安排、巧妙设计、精心组织,一定能帮助幼儿充分有效地发展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建立良好的能力和行为习惯保障。

三、适合大班孩子玩的游戏

1、木头人:

游戏规则: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边走边念儿歌“我是一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看谁坚持一分钟“念到最后一个字时所有幼儿摆出造型不动。老师说时间到才能动,游戏反复进行。

2、编花篮:

游戏规则:3-6人参加,参加者伸出右脚,勾住前人,形成一个编出的圈,一手搭住前面小朋友的肩膀,边念儿歌,边单脚往前跳,直至儿歌念完。

3、粘泡泡糖:

游戏规则: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边走边念儿歌“粘粘粘泡泡糖,一粘粘到头顶上,儿歌说粘到哪就粘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为增加趣味兴趣,可让幼儿互相粘,和其他小朋友互动“。

4、夹球接力跑:

游戏规则:游戏的人分成两队,不是进行普通的接力跑,而是用膝关节处夹球跳着跑。如果用手抱球或球落地均为犯规,要返回出发地重跑。为了夹球方便,不要使用过大的球。

5、把球踢出圈外:

游戏规则: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两个人进到圆圈内。其他的人站在圆圈外,连续不断地把球投进圆圈内。圆圈内的人则要迅速地把球踢出圆圈。如果留在圆圈内的球超过了三个,则圆圈外的一方获胜。也可以考虑其他适合的规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十八禁游戏排行榜 一、十八禁游戏制作公司ILLUSIONILLUSION(イリュージョン)是日本株式会社Eye One...
steam手柄游戏排行榜 一、steam十大必玩手柄游戏列表:1、《真人快打11》《真人快打11》(Mortal Kombat...
h iphone游戏排行榜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h iphone游戏排行榜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
日本好玩h游戏排行榜 一、日本安卓h性游戏下载.很无语有这么难谁告知!!!您好:成人色情游戏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游戏,正规的应...
hgame游戏排行榜 大家好,hgame游戏排行榜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怪异恐剧院》:令人惊艳的HGame,相...
steam游戏排行榜怎么查 一、steam游戏排行榜在哪里看steam游戏排行榜通过官方网站点击进入Steam官网查看。Stea...
美国app游戏排行榜 一、手游排行榜2023前十名手游排行榜2023前十名:《蛋仔派对》《桃源深处有人家》《泰拉瑞亚》《弹...
td游戏排行榜 一、2023好玩的td游戏好玩的td手游2023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趣味性质的TD游戏也相继...
最新消消乐类的游戏排行榜 一、消消乐游戏排行榜消消乐游戏排行榜如下:《开心消消乐》、《宾果消消消》、《海滨消消乐》、《旋转消消...
单机游戏排行榜2015 一、电脑单机游戏排行榜电脑单机游戏排行榜如下:1、益智类:极品钢琴、水果忍者、会说话的汤姆2、捕鱼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