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内容要掌握的知识如下:
10以内数的认识与组成。
应该以多种形式来接触不同形式的“数”,比如“点数”。通过鼓励孩子讲述故事,来理解数的组成。
数感游戏。
可以通过复述数字或倒叙数字等游戏,通过听和读,手耳脑统合提升孩子数感。
其他认知。
图形认知。
图形认知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木类游戏,通过触碰,构想,搭建,来对不同形状物品特点进行启蒙,也是对空间思维的一种锻炼,结合生活,寓教于乐,玩中学才
大班数学学习内容有:10以内的倒数、顺数、相邻数10以内的分成和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会一般的用三句话表述图意(即简单的加减运算应用题)、会进行二次分类稍复杂的排序认识人民币会区分左右能学会测量会分类计数等,内容比较多。
第一、数学与儿童数学概念的早期发展
第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第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理
第四、不同类型和结构化程度的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第五、幼儿园各类内容的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第六、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整合与渗透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了解游戏是培养孩子兴趣、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游戏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使得游戏与孩子能力的培养关系成为必要的,教师必须明白孩子们通过游戏可以学懂、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并将其与课堂活动、课程教授相联系,成为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但游戏不能替代教学、教学也不能替代游戏。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它更多的强调“兴趣”、“表现”、“过程”,而教学是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它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强调效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因此,对幼儿来说,教学和游戏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但是,目前老师们在教学时对数学游戏化活动还做不到科学化的运用,忽略了游戏化活动的内在实质与功能,使游戏难以发挥其良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状况我们设想:如果能以《纲要》精神为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及数学游戏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系统有序地开展数学教育游戏化活动,就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参与数活动的独立性、合作性,使数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将二者有机的整合,发挥教育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本园大(3)班幼儿45名为实验班,大(2)班幼儿45名为对比对照班。
(二)研究方式:等组仅后测
(三)研究方法:准实验法
(四)研究时间:2008年9月——2009年5月
(五)研究措施:
实验班:
1、根据数学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将教育目的融于游戏活动中,使数学活动游戏化。
2、通过努力创设良好游戏情境,提供合理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3、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
如:学习10以内运算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口头
游戏、智力游戏为主。
学习自编应用题以情节性游戏为主。
学习辨别空间方位时以操作性游戏、口头游戏为主。
学习排序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为主。
学习等分时以操作性游戏、智力性游戏为主。
对照班:按大班《教育参考书》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示开
(六)检测项目:
1、数知识运用能力。
2、学习过程积极性。
3、操作能力。
4、交往态度。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检测数据表明(见表一),实验班幼儿比对照班幼儿在数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着十分显著或显著的差异检测的P<0.01。这说明将数学教育游戏化是十分有效而成功的。优秀的、有成效的数学游戏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主要的是它能让幼儿在数学教育游戏化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获得相应的数知识和数经验。其具体表现及归因分析如下:
1.实验班幼儿对10以内运算与运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在测查中,我们创设了“超市”的情境,让两班幼儿到超市中购买10元钱的东西,结果发现,实验班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快的运用口头运算的方法购买两样合起来是10元钱的东西,有的幼儿还能运用连加的方法购买3——5样东西。而对照班的幼儿则不能马上将购物与运算两种经验结合起来,且口头运算的速度较慢。究其原因是因为实验班幼儿在学习运算的初期,我们以操作性游戏和情节性游戏为主开展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对各种实物进行操作中理解加、减的含义和运算的方法,并辅以情节性游戏消除运算所带来的单调、乏味,增加运算的趣味性,增强幼儿运用运算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运算的中、后期,我们以口头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为主,逐步地将幼儿手中具体的实物转化为大脑中抽象的数字与符号,并辅以竞赛性游戏,增强幼儿对运算的兴趣和信心。
2.实验班幼儿在排序、空间方位辨别和等分这三个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如在学习“排序”时,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快乐小厨师”的游戏情境,并提供各种水果、干果和蔬菜,以“拼盘”的形式展开活动。起先,大部分幼儿则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各种材料随意拼搭,于是,在第一次的展示中,老师有意识地将“有规律的拼盘”与“无规律的拼盘”放在一起对比,让幼儿发现并感受运用“排序”的美;幼儿受到启发后就尝试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拼盘,由于提供的材料十分丰富,扩散了幼儿的思维空间,幼儿在排序时的选择十分自由而灵活。在统计时我们发现,一半的幼儿有4——5种拼盘方法,有的幼儿不仅考虑到了排列的规律,还考虑到了色彩的搭配。再第二次展示时,孩子们争着介绍自己的拼盘,排序的规律各不相同,交流的气氛十分活跃,师生共同感受到了规律美、和色彩美,直到活动结束,大家还意由未尽。又如大班幼儿对“左右”这一空间方位的认识,本来就十分困难。针对这点,我们设计了如“找左右手”、“戴手镯”、“走迷宫”、“捉迷藏”等诸多的操作性游戏,让幼儿逐步地从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过渡到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教师并在日常有意识的以口头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加以复习和巩固,增强了空间辨别能力,因此在检测中,实验班幼儿辨别左右的正确率要大大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在学习“等分”这一知识时,除了让幼儿通过对实物的操作理解等分的含义和方法外,我们还着重通过智力游戏拓展幼儿的思路,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等分方法,因此在测查中,同样是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四等分,实验班的23名幼儿有4——5种的方法,而对照班的30名幼儿却都只有2——3种的方法。
3.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幼儿在对自编应用题能力上,差异不是十分显著P<0.05,检测发现,两个班的幼儿口编应用题和看图编应用题的水平相近,,但值得一提的是实验班的幼儿看情境编应用题的能力要稍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因为应用题最主要特点是它源于生活,它是以幼儿熟悉的游戏或生活的情境来表达数量关系并提出回答的要求,这种寓加减任务于情境之中的数学活动,尤其能反映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基于应用题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我们在实验班组织数学活动时,着重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学会认真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事物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状态等多种特征创编和解答应用题,从中感受“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乐趣,逐步提高数的运用能力。
4.数学教学游戏化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从而也促进了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检测统计看出(见表二),实验班幼儿在活动中举手发言的均数要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原因是游化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语言表达环境,表现在它对幼儿活动积极性的激发上,鼓励幼儿愿意把自己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在游戏中,幼儿很自然地与同伴边操作边进行交流,形成了合作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在大班下学期,我们还有意识的在游戏中增加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游戏化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合作能力。此外,从表(三)还表明,实验班幼儿的操作情况也稍好于对照班,有趣的教学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还缓解了“上课”给幼儿带来的紧张气氛,在活动中,幼儿能以“游戏”的心情对待失败和错误,因此实验班的幼儿与对照班的幼儿相比,减少了操作时的从众性和被动性,幼儿愿意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享受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思考与建议
1.要区分教学游戏化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差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对三者的概念有着清晰的了解,只有我们明白了它们在教育中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的发挥它们教育有效性。教学游戏化活动,正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教育目标融入游戏中,使游戏成为教学手段,但在活动中教师要淡化目的,强化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游戏化的程度越高,其手段和过程越鲜明,目的和结果就越隐蔽。教育效果就越有效。而游戏是没有特定的目的的,它是幼儿自发的,虽然在活动中它是孩子自娱自乐的,但也会有探索,也会有发现,也会有创造,这只能说是游戏中潜在的学习因素,是游戏产生的教育效果,而不是教学活动本身。同样,教学活动有较强的目的性,它由教育目的引发的诱导性探索。它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和活动的结果。
2.要重视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活动设计
一次成功的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它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它是纯游戏还是带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功能与特点的游戏,它所针对使用的数学内容也大不相同,所赋予的教育意义也有所不同。老师在选择与设计数学游戏时,不仅要根据内容选择游戏方式,还应考虑到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否有趣味和合理。有趣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而教学的目的性却是隐性的蕴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感受、获得或运用到相关的数知识。我们更要注重整个的活动过程:如在“玩玩分分——感知4以内数的组成分解”这一活动中,我们为幼儿设计了一组“运西瓜”的游戏,通过运送,幼儿看到原来在一起的4个西瓜分成了两份,直观地理解了组成分解中的“分”与“合”,同时“打开闸门”、“看西瓜从斜坡上滚落”的有趣动作和情景都使幼儿产生了反复游戏的兴趣,从而反复地感受4粒西瓜的分合过程,并在多次游戏后的记录中发现、总结出4粒西瓜原来有3种不同的分法。一次数学活动往往是多个游戏活动的组合,老师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到游戏间的动静搭配,个人、小组以及集体间游戏的交替等,以此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使游戏活动的气氛更为活跃。
3.要加强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指导
在数学教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处于显性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隐性辅导地位。因此老师不能以导演的角色出现在教育活动中,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巧妙对活动进行指导。有时,老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介绍者,向幼儿讲解教学中的游戏规则与玩法;有时,老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一般情况下教师以观察为主,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可以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了解幼儿对各种数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时,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幼儿讨论在数学游戏中看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或解决的办法;有时,老师仅仅只是材料的提供者和活动的旁观者。但不管是哪一种身份,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我们要允许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一点一滴地建构起数的感性认识,启发幼儿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不怕困难耐心实践,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通过我们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游戏和教学虽是独立的活动,不可相互替代,但是却具有互补性,将两者实现最优化的结合,会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为完善,会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
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以下“大班数学游戏大全”能让幼儿依靠直接的兴趣来学习,使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学习效果就越好。
1、找朋友
玩法:每个幼儿一张卡片,卡片中一半是7以内数组成的其中一个形式,另一半是7以内数;音乐响起,幼儿自己找到朋友后,大声说出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如:2和5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最快找到朋友的幼儿获得小红花先离场。
2、‘蝴蝶’找‘花’
玩法:卡片上大花一朵,分别有2~7的数字;蝴蝶卡数十张,每只“蝴蝶”上有试题或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卡片—字排列,帮“蝴蝶”逐一找到与它身上的式题数量相对应“花”,每人必须帮5只以上的“蝴蝶”找到“花”。
3、母鸡’”下‘蛋’
玩法:卡片上母鸡各一只,分别标有3~7的数字;“鸡蛋”数十个,每个上面标有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几只“母鸡”按顺序排列,按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逐一把“鸡蛋”送回“母鸡”身边。
4、撒树叶
玩法:双面树叶若干;卡片上方的中间有数字和分合符号、卡下面有一组一组的插入袋;1~6数字卡若干。按分解组合卡提供的数字取相应量的实物。把实物(树叶或果壳)撒在胶板上,然后将其分成两份,点数每份是多少,分别用数字表示(插在袋上),且每组数字分法不能相同。
5、瓶子宝宝排队
玩法:以每条跑道为例:高矮不同的塑料瓶子4个,分别用色纸装饰瓶身,如眼睛,嘴巴等。放在对面的一桌子上。幼儿从起点处跑至对面,把桌子上的瓶子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高矮顺序排列好,再返回起点处冲线,以排队排得对又快的幼儿为胜。
6、小小统计员
玩法: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引导幼儿按开头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7、开火车
玩法:提供情景道具,玩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运用“第几”表示物体顺序。如: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的第几号车厢找座位。
8、送信
玩法: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得是否正确。
9、小剧院
玩法:不同颜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号,幼儿购票入场,坐相应的排和号,老师查票,请幼儿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
10、找小动物
玩法: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请几名小朋友蒙上眼睛,到前面来摸一个小动物,睁开眼睛后说出什么小动物的家住在第几层楼)。
11、蝴蝶找花
玩法:10名幼儿扮花儿,3名幼儿扮蝴蝶。音乐开始时3只蝴蝶在10朵花之间飞舞,音乐停止时,蝴蝶停在任意一朵花后。要求幼儿根据蝴蝶停的位置,说一说哪种颜色的蝴蝶停在第几朵花后。
12、坐火车
玩法: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13、排队
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14、小鸭吃鱼
玩法:在纸上画上要求的各类型鱼,然后剪下。把这些纸鱼散扔在地上。跟孩子说:“你是个小鸭鸭,饿肚子了,想吃这些小鱼,小鸭想,我一样一样地吃,比如先吃长鱼短尾巴的,再吃长鱼长尾巴的,就这样,一样一样地吃,并且边吃边数”(把纸鱼拣到一纸盒内就算吃了)。
15、玩纸卡
玩法:先做好三套写有1-10数字的卡片。游戏开始,三人围坐,明确游戏规定,第一个拿出卡片的让后面拿出卡片的少几多几,必须执行。比如第一拿出卡片的说:“比我卡片上的数必须多3,”那么后拿的必须照办,如先拿的是5,后拿的必须是8,游戏开始后,轮流先拿三次(当然可灵活一些,目的是让孩子达到上述目的)。孩子先拿时,大人故意拿错,问孩子对不对、再向下进行。
16、堆豆顶一堆饼干
玩法:在桌子上堆三堆糖菜豆,堆与堆之间距离稍大一点。如三堆菜分别是6、7、9颗,让孩子在每堆菜下面堆上两堆或三堆饼干,其数目之和等于上面那堆菜豆数。如第一堆菜豆是6,让孩子下面堆三堆饼干,应该是1、2、3,或是2、2、2。把三堆菜豆下面摆完,如都对就把菜豆拿开,再用饼干堆成不同数目的三堆,在这三堆下面再堆菜豆。还可反过来,堆六堆菜豆,下面变成两堆菜豆一堆饼干,达到数的分解与组合。还可加上书写,6=1+2+3……
17、钓鱼
准备: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
玩法:
1.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4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鱼池。
2.把钓到的鱼放到比它大1或小1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3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或者2号鱼池中。
3.根据钓到的鱼的身上加减式题,把鱼放入相应得数的鱼池中去。如: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1+2”,就把鱼放入3号鱼池;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2-1”,就把鱼放入1号鱼池。
18、大色子棋
玩法:幼儿利用泡沫地塑,按1-20的顺序先拼搭好棋盘,在用色子玩游戏,既可以进行序数排列,还可以进行倒数、奇数、偶数的玩法。
19、替换
玩法: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一个一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20、快乐电报
玩法:将幼儿分成红绿两队,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向“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21、走飞行棋
玩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果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看看哪队先到达终点。
22、占“棋盘”
玩法: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
大班数学内容要掌握的知识如下:
10以内数的认识与组成。
应该以多种形式来接触不同形式的“数”,比如“点数”。通过鼓励孩子讲述故事,来理解数的组成。
数感游戏。
可以通过复述数字或倒叙数字等游戏,通过听和读,手耳脑统合提升孩子数感。
其他认知。
图形认知。
图形认知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木类游戏,通过触碰,构想,搭建,来对不同形状物品特点进行启蒙,也是对空间思维的一种锻炼,结合生活,寓教于乐,玩中学才
大班数学学习内容有:10以内的倒数、顺数、相邻数10以内的分成和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会一般的用三句话表述图意(即简单的加减运算应用题)、会进行二次分类稍复杂的排序认识人民币会区分左右能学会测量会分类计数等,内容比较多。
第一、数学与儿童数学概念的早期发展
第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第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理
第四、不同类型和结构化程度的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第五、幼儿园各类内容的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第六、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整合与渗透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了解游戏是培养孩子兴趣、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游戏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使得游戏与孩子能力的培养关系成为必要的,教师必须明白孩子们通过游戏可以学懂、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并将其与课堂活动、课程教授相联系,成为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但游戏不能替代教学、教学也不能替代游戏。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它更多的强调“兴趣”、“表现”、“过程”,而教学是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它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强调效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因此,对幼儿来说,教学和游戏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但是,目前老师们在教学时对数学游戏化活动还做不到科学化的运用,忽略了游戏化活动的内在实质与功能,使游戏难以发挥其良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状况我们设想:如果能以《纲要》精神为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及数学游戏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系统有序地开展数学教育游戏化活动,就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参与数活动的独立性、合作性,使数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将二者有机的整合,发挥教育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本园大(3)班幼儿45名为实验班,大(2)班幼儿45名为对比对照班。
(二)研究方式:等组仅后测
(三)研究方法:准实验法
(四)研究时间:2008年9月——2009年5月
(五)研究措施:
实验班:
1、根据数学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将教育目的融于游戏活动中,使数学活动游戏化。
2、通过努力创设良好游戏情境,提供合理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3、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
如:学习10以内运算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口头
游戏、智力游戏为主。
学习自编应用题以情节性游戏为主。
学习辨别空间方位时以操作性游戏、口头游戏为主。
学习排序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为主。
学习等分时以操作性游戏、智力性游戏为主。
对照班:按大班《教育参考书》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示开
(六)检测项目:
1、数知识运用能力。
2、学习过程积极性。
3、操作能力。
4、交往态度。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检测数据表明(见表一),实验班幼儿比对照班幼儿在数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着十分显著或显著的差异检测的P<0.01。这说明将数学教育游戏化是十分有效而成功的。优秀的、有成效的数学游戏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主要的是它能让幼儿在数学教育游戏化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获得相应的数知识和数经验。其具体表现及归因分析如下:
1.实验班幼儿对10以内运算与运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在测查中,我们创设了“超市”的情境,让两班幼儿到超市中购买10元钱的东西,结果发现,实验班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快的运用口头运算的方法购买两样合起来是10元钱的东西,有的幼儿还能运用连加的方法购买3——5样东西。而对照班的幼儿则不能马上将购物与运算两种经验结合起来,且口头运算的速度较慢。究其原因是因为实验班幼儿在学习运算的初期,我们以操作性游戏和情节性游戏为主开展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对各种实物进行操作中理解加、减的含义和运算的方法,并辅以情节性游戏消除运算所带来的单调、乏味,增加运算的趣味性,增强幼儿运用运算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运算的中、后期,我们以口头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为主,逐步地将幼儿手中具体的实物转化为大脑中抽象的数字与符号,并辅以竞赛性游戏,增强幼儿对运算的兴趣和信心。
2.实验班幼儿在排序、空间方位辨别和等分这三个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如在学习“排序”时,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快乐小厨师”的游戏情境,并提供各种水果、干果和蔬菜,以“拼盘”的形式展开活动。起先,大部分幼儿则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各种材料随意拼搭,于是,在第一次的展示中,老师有意识地将“有规律的拼盘”与“无规律的拼盘”放在一起对比,让幼儿发现并感受运用“排序”的美;幼儿受到启发后就尝试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拼盘,由于提供的材料十分丰富,扩散了幼儿的思维空间,幼儿在排序时的选择十分自由而灵活。在统计时我们发现,一半的幼儿有4——5种拼盘方法,有的幼儿不仅考虑到了排列的规律,还考虑到了色彩的搭配。再第二次展示时,孩子们争着介绍自己的拼盘,排序的规律各不相同,交流的气氛十分活跃,师生共同感受到了规律美、和色彩美,直到活动结束,大家还意由未尽。又如大班幼儿对“左右”这一空间方位的认识,本来就十分困难。针对这点,我们设计了如“找左右手”、“戴手镯”、“走迷宫”、“捉迷藏”等诸多的操作性游戏,让幼儿逐步地从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过渡到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教师并在日常有意识的以口头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加以复习和巩固,增强了空间辨别能力,因此在检测中,实验班幼儿辨别左右的正确率要大大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在学习“等分”这一知识时,除了让幼儿通过对实物的操作理解等分的含义和方法外,我们还着重通过智力游戏拓展幼儿的思路,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等分方法,因此在测查中,同样是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四等分,实验班的23名幼儿有4——5种的方法,而对照班的30名幼儿却都只有2——3种的方法。
3.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幼儿在对自编应用题能力上,差异不是十分显著P<0.05,检测发现,两个班的幼儿口编应用题和看图编应用题的水平相近,,但值得一提的是实验班的幼儿看情境编应用题的能力要稍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因为应用题最主要特点是它源于生活,它是以幼儿熟悉的游戏或生活的情境来表达数量关系并提出回答的要求,这种寓加减任务于情境之中的数学活动,尤其能反映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基于应用题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我们在实验班组织数学活动时,着重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学会认真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事物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状态等多种特征创编和解答应用题,从中感受“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乐趣,逐步提高数的运用能力。
4.数学教学游戏化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从而也促进了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检测统计看出(见表二),实验班幼儿在活动中举手发言的均数要高于对照班的幼儿,原因是游化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语言表达环境,表现在它对幼儿活动积极性的激发上,鼓励幼儿愿意把自己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在游戏中,幼儿很自然地与同伴边操作边进行交流,形成了合作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在大班下学期,我们还有意识的在游戏中增加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游戏化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合作能力。此外,从表(三)还表明,实验班幼儿的操作情况也稍好于对照班,有趣的教学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还缓解了“上课”给幼儿带来的紧张气氛,在活动中,幼儿能以“游戏”的心情对待失败和错误,因此实验班的幼儿与对照班的幼儿相比,减少了操作时的从众性和被动性,幼儿愿意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享受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思考与建议
1.要区分教学游戏化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差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对三者的概念有着清晰的了解,只有我们明白了它们在教育中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的发挥它们教育有效性。教学游戏化活动,正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教育目标融入游戏中,使游戏成为教学手段,但在活动中教师要淡化目的,强化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游戏化的程度越高,其手段和过程越鲜明,目的和结果就越隐蔽。教育效果就越有效。而游戏是没有特定的目的的,它是幼儿自发的,虽然在活动中它是孩子自娱自乐的,但也会有探索,也会有发现,也会有创造,这只能说是游戏中潜在的学习因素,是游戏产生的教育效果,而不是教学活动本身。同样,教学活动有较强的目的性,它由教育目的引发的诱导性探索。它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和活动的结果。
2.要重视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活动设计
一次成功的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它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它是纯游戏还是带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功能与特点的游戏,它所针对使用的数学内容也大不相同,所赋予的教育意义也有所不同。老师在选择与设计数学游戏时,不仅要根据内容选择游戏方式,还应考虑到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否有趣味和合理。有趣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而教学的目的性却是隐性的蕴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感受、获得或运用到相关的数知识。我们更要注重整个的活动过程:如在“玩玩分分——感知4以内数的组成分解”这一活动中,我们为幼儿设计了一组“运西瓜”的游戏,通过运送,幼儿看到原来在一起的4个西瓜分成了两份,直观地理解了组成分解中的“分”与“合”,同时“打开闸门”、“看西瓜从斜坡上滚落”的有趣动作和情景都使幼儿产生了反复游戏的兴趣,从而反复地感受4粒西瓜的分合过程,并在多次游戏后的记录中发现、总结出4粒西瓜原来有3种不同的分法。一次数学活动往往是多个游戏活动的组合,老师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到游戏间的动静搭配,个人、小组以及集体间游戏的交替等,以此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使游戏活动的气氛更为活跃。
3.要加强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指导
在数学教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处于显性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隐性辅导地位。因此老师不能以导演的角色出现在教育活动中,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巧妙对活动进行指导。有时,老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介绍者,向幼儿讲解教学中的游戏规则与玩法;有时,老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一般情况下教师以观察为主,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可以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了解幼儿对各种数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时,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幼儿讨论在数学游戏中看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或解决的办法;有时,老师仅仅只是材料的提供者和活动的旁观者。但不管是哪一种身份,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我们要允许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一点一滴地建构起数的感性认识,启发幼儿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不怕困难耐心实践,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通过我们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游戏和教学虽是独立的活动,不可相互替代,但是却具有互补性,将两者实现最优化的结合,会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为完善,会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
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以下“大班数学游戏大全”能让幼儿依靠直接的兴趣来学习,使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学习效果就越好。
1、找朋友
玩法:每个幼儿一张卡片,卡片中一半是7以内数组成的其中一个形式,另一半是7以内数;音乐响起,幼儿自己找到朋友后,大声说出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如:2和5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最快找到朋友的幼儿获得小红花先离场。
2、‘蝴蝶’找‘花’
玩法:卡片上大花一朵,分别有2~7的数字;蝴蝶卡数十张,每只“蝴蝶”上有试题或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卡片—字排列,帮“蝴蝶”逐一找到与它身上的式题数量相对应“花”,每人必须帮5只以上的“蝴蝶”找到“花”。
3、母鸡’”下‘蛋’
玩法:卡片上母鸡各一只,分别标有3~7的数字;“鸡蛋”数十个,每个上面标有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几只“母鸡”按顺序排列,按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逐一把“鸡蛋”送回“母鸡”身边。
4、撒树叶
玩法:双面树叶若干;卡片上方的中间有数字和分合符号、卡下面有一组一组的插入袋;1~6数字卡若干。按分解组合卡提供的数字取相应量的实物。把实物(树叶或果壳)撒在胶板上,然后将其分成两份,点数每份是多少,分别用数字表示(插在袋上),且每组数字分法不能相同。
5、瓶子宝宝排队
玩法:以每条跑道为例:高矮不同的塑料瓶子4个,分别用色纸装饰瓶身,如眼睛,嘴巴等。放在对面的一桌子上。幼儿从起点处跑至对面,把桌子上的瓶子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高矮顺序排列好,再返回起点处冲线,以排队排得对又快的幼儿为胜。
6、小小统计员
玩法: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引导幼儿按开头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7、开火车
玩法:提供情景道具,玩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运用“第几”表示物体顺序。如: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的第几号车厢找座位。
8、送信
玩法: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得是否正确。
9、小剧院
玩法:不同颜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号,幼儿购票入场,坐相应的排和号,老师查票,请幼儿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
10、找小动物
玩法: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请几名小朋友蒙上眼睛,到前面来摸一个小动物,睁开眼睛后说出什么小动物的家住在第几层楼)。
11、蝴蝶找花
玩法:10名幼儿扮花儿,3名幼儿扮蝴蝶。音乐开始时3只蝴蝶在10朵花之间飞舞,音乐停止时,蝴蝶停在任意一朵花后。要求幼儿根据蝴蝶停的位置,说一说哪种颜色的蝴蝶停在第几朵花后。
12、坐火车
玩法: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13、排队
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14、小鸭吃鱼
玩法:在纸上画上要求的各类型鱼,然后剪下。把这些纸鱼散扔在地上。跟孩子说:“你是个小鸭鸭,饿肚子了,想吃这些小鱼,小鸭想,我一样一样地吃,比如先吃长鱼短尾巴的,再吃长鱼长尾巴的,就这样,一样一样地吃,并且边吃边数”(把纸鱼拣到一纸盒内就算吃了)。
15、玩纸卡
玩法:先做好三套写有1-10数字的卡片。游戏开始,三人围坐,明确游戏规定,第一个拿出卡片的让后面拿出卡片的少几多几,必须执行。比如第一拿出卡片的说:“比我卡片上的数必须多3,”那么后拿的必须照办,如先拿的是5,后拿的必须是8,游戏开始后,轮流先拿三次(当然可灵活一些,目的是让孩子达到上述目的)。孩子先拿时,大人故意拿错,问孩子对不对、再向下进行。
16、堆豆顶一堆饼干
玩法:在桌子上堆三堆糖菜豆,堆与堆之间距离稍大一点。如三堆菜分别是6、7、9颗,让孩子在每堆菜下面堆上两堆或三堆饼干,其数目之和等于上面那堆菜豆数。如第一堆菜豆是6,让孩子下面堆三堆饼干,应该是1、2、3,或是2、2、2。把三堆菜豆下面摆完,如都对就把菜豆拿开,再用饼干堆成不同数目的三堆,在这三堆下面再堆菜豆。还可反过来,堆六堆菜豆,下面变成两堆菜豆一堆饼干,达到数的分解与组合。还可加上书写,6=1+2+3……
17、钓鱼
准备: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
玩法:
1.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4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鱼池。
2.把钓到的鱼放到比它大1或小1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3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或者2号鱼池中。
3.根据钓到的鱼的身上加减式题,把鱼放入相应得数的鱼池中去。如: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1+2”,就把鱼放入3号鱼池;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2-1”,就把鱼放入1号鱼池。
18、大色子棋
玩法:幼儿利用泡沫地塑,按1-20的顺序先拼搭好棋盘,在用色子玩游戏,既可以进行序数排列,还可以进行倒数、奇数、偶数的玩法。
19、替换
玩法: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一个一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20、快乐电报
玩法:将幼儿分成红绿两队,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向“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21、走飞行棋
玩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果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看看哪队先到达终点。
22、占“棋盘”
玩法: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
上一篇:大班小朋友巩固知识的游戏
下一篇:大班学习知识性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