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上课前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1】一、教材研读。
1、教材编排。
(1)逻辑分析: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传统教材都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考虑到方程是在刻画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时产生的,而且在北师大教材体系中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册,学生对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只是没有把“等式”这样一个概念交给学生。并且已经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来培养代数思维。例如:()+8=14,90-()〉65,因此,在北师大教科书里没有从方程和等式的内涵上作太多比较,直接以等式为立足点,立足点较高。
(2)语言信息及价值分析:
本课教材的三幅情境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第一幅情境借助平衡,让学生领悟等式;第二幅情境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第三幅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到多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方程的概念。
(2)在简单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
(3)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简单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抓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核心关键词建立方程的概念。
(2)难点: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是用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算术思维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维。由于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认识发展是非连续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性思维转向借助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新思维方式比较困难。列算式时以分析数量关系为主,知与未知,泾渭分明;在代数法中,辩证地处理知与未知、求与不求,使这一矛盾双方和谐地处于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引“典”激趣,诱发思考。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相等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
1、借助天平,启发思考。
我将教材情境动态化,通过FLANSH课件,让学生充分感知当天平两端都没放物品的时候天平左右两边是平衡的。当我们往天平的一端放上物品而另一端不放的时候,或者两端放的物品质量不等的时候,天平的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这时候左边大于右边,或右边大于左边。当我们经过调整,天平两臂再次平衡时,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即左边=右边。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对情境中数据也进行了分批给出的处理。先给出了左边鱼食和小砝码的重量,让学生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天平左边的质量,再给出天平右边的质量,让学生列出等式。这样就较好地避免了学生习惯性的使用算术的思维方式,同时也顺利地进行了用数字表示向用符号表示的转化。在这一情境的教学中,借助天平这一载体,启发学生理解了平衡,认识了等式。
第二个主题图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内容。首先,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找出文字信息“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把这一信息转化为等量关系。4块月饼的质量是如何表示的呢?用数量关系“每块月饼的质量×4”来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4”表示的是4块月饼的质量,380克也表示4块月饼的质量,所以他们相等。从而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的转化,改变学生的长达4年的惯性思维方式。
3、变换角度,深入思考。
第三幅情境图隐含着多样的等量关系,也正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情境。根据学生认识的深入程度,可适当让学生体会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并放手让学生探究,根据不同的认识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不同的同解方程。在教学中,先引导孩子发现情境中的基本相等关系:2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壶水的`水量,并且列出等式2z+200=2000,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发现其他的等量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激发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孩子思考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找到多样化的等量关系,并进一步提高孩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建立概念,判断巩固。
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总结、抽象出方程的含义。通过三道例题的简洁数学式子表达,让小组合作寻找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概念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并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直接找出方程。
(三)生活应用,提高能力。
数学应该服务于生活,紧接着我让同学们根据直观图象列方程。这些题目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并且分别以现实情境图、线段、文字叙述、综合拓展为顺序,层层递进。学生在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后,他们在写方程时会更加关注方程的本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练习强调学生在按照“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方程”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写一写等不同的形式学会用方程来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会到方程的作用,为以后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附板书: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两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壶水的水量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2】一、说设计理念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说教材
《节日礼物》,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判断观察者从高到低不同的观察位置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重难点突破:
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学生自己,让学生动一动,说一说,动脑、动口,调动他们喜学、爱学、乐学的情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3、观察讨论法
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猜想、小组讨论等,体验、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练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后,就要通过一些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形成技能技巧。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是通过两个活动完成的。
活动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首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模拟数学情境,通过数学活动的手段,从中帮助学生真正去发现、感悟、理解、解决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
对于书本中的主题图,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就让学生亲身体验。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们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自己的课桌,好吗?请看(课件)要求:①蹲着观察;②眼睛与桌面在一条直线上观察;③站着观察。观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们,你所看到的物体画面有什么不同呢?说得对,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由于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画面的范围也不一样。
这时我把书中的主题图《节日礼物》改成练习,出示课题节日礼物,同时这时出示课件,同时让学生思考:小狗贝贝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礼物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呢?这时学生就能在刚刚亲身活动的基础上看到东西的变化很快的判断出他们观看时所处的位置,观察位置由低到高,观察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板书低到高范围扩大)那么大家在生活中你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吗?能举一个例子吗?谁来说一说,前后左右可以交流一下。你们说的都很好。通过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的不同
对于设计由远到近观看物体教学时,因为学生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通过观察学校内的景物,使学生对于从远到近观察物体和从近到远观察物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说说生活中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从近到远观察物体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呢?对,站得远,看到的范围大;站得近,看到的范围小,但是清楚。(板书远到近范围缩小)。接着我不作较多的讲解,直接进行了练习,课件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的动态画面。途中标出A、B两点,再出示两幅图和问题: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大家先独立完成,再将你的想法小组内说一说,进一步巩固了远近观看的规律。然后再次请同学们分组从教室的最后面、中间及讲台上这三个地点来观察黑板,再次体验远、近观察物体的不同。从而验证了刚才交流中发现的规律。贴近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3、生活延伸,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是57页的画面(课件显示),同学们请先观察然后在书上分别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能完成吗?好开始。
(这时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有困难时,我呢作适当的巡视指导。)
通过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受到了为人处世的思想教育。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熟记平均数概念及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掌握如何求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均数概念和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知探究。
1.一年中北京的气温变化的幅度与上海的气温变化的幅度比较,哪里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你知道如何通过计算比较这两地气温变化幅度的大小吗?
北京得气温变化大,通过两地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得温差计算比较得出。
2.表1给出了某户居民20__年下半年的电话费用,请你帮这户居民算一算:平均每月花费了多少元电话费?
表1某户居民20__年7-12月电话费用统计表
月份789101112电话费(元)75.804576.3065.955.9045.90
(75.80+45+76.30+65.9+55.90+45.90)÷6=60.80(元)。
二、例题讲解。
每3秒呈现10个数字,淘气小朋友5次记住数字得情况统计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记住数字的个数54759
①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
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
②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的出来的?
平均数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5+4+7+5+9)÷5=6(个)。
③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
“6个”是几次“匀”出来得。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得代表。
④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
我们班同学得平均身高、这个月得平均气温。
四、实际应用。
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科学三门的平均分是91分,其中语文考了89分,英语考了91分,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多少分?
解:由题知总分为91×3=273(分)
所以数学考了273-89-91=93(分)
答: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93分。
五、习题巩固。
1.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售票/张700、640、910、990、1300....
(1)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一定比640大,比1300小。
大约900张。
(2)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值与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张)。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值比5天得平均数大。
2.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本月前3周卖出冰糕情况记录,第一周7箱,第二周8箱,第三周9箱,那么小熊本周进多少冰糕合适呢?
按平均数进货比较保险,每周都在增加,第四周还可以增加一箱。那么本周可以进冰糕10箱。
六、课后拓展。
1.在一分投球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
用平均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得个数。
2.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请你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平均值。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平均值最低气温/°C810111211121311最高气温/°C181820__24202521
3.一农机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还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几天?
解:由题知可用6天平均用柴油:(960-240)÷6=120(千克)
按照每天用120千克算还可以用:240÷120=2(天)
答: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2天。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得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图表以及平均数得计算原理,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重在计算和生活上得应用。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认真观察、思考归纳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习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这些是方程吗:
1.x=10()
2.32+x()
3.16+4=20()
二、自学指导。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本左边主题图)
提示:
(1)现在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_______,说明两盘的质量_______。
(2)从左往右观察每组两幅图片,天平的左右两盘有什么变化?天平有什么变化吗?现在你能把天平的规律描述出来吗?换成等式呢?
2.现在再来观察一组,和上面的一组有什么不同吗?(课本右边主题图。)
对比上面一组天平图片的规律,你能说出这一组图片中有什么规律吗?用一句话来描述等式的规律。
请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对这个规律进行举例说明。
三、实践应用。
利用刚刚学习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这个方程里,未知数x属于这个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能想到这个方程的不同解法吗?试一试吧。
练习巩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1.会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数准确。
五、目标检测。
1.通过研究我们明白了:等式两边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个数,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编一道题,列出方程并解出来。
六、作业布置。
课本P69页第2题、第5题。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5】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算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法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让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在整数乘法中,已经具备笔算乘法等计算基础,因而在本节课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很有可能运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此时还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意识。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学习求知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点:
学习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初步进行估算。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二、说教法。
1、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想通过创设包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尝试经历估算以及笔算的探究过程。
2、引导质疑法,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一开始,我就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将来会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结合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逐步渗透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意识,是很必要的。同时,把课堂教学引伸到社会中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我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讨中发现方法、在交流中获取新知,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质疑的心理,动手操作时的探究,归纳结论时的思维,综合练习时的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建立模型、探究发现方法练习巩固、解决问题回顾总结。
不同的年级考点不一样,知识点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重点难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一年级的知识重点
1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5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知识重点
1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2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3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4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三年级的知识重点
1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四年级的知识重点
1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5)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6)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2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3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_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
三角形的内角和。
4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5应用题列综合算式
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年级的知识重点
1计算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2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空间与物体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4图形的转换
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5统计与概率
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6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实际应用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年级的知识重点
1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2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4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5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6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相关文章:
1.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难点及学习方法
2.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难点解答
3.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和重点难点
4.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
5.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四年级的数学应该如何教才会让学生提高成绩呢?不妨来看看我精心为你整理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一小学四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35分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郑煊,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二一、《小数点搬家》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数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借用小数点搬家这一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我一改计算教学的枯燥,从学生们喜欢的猜数游戏入手,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教材为主线,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半扶半放完成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
2、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在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后,我让学生猜想向左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进而让他们大胆猜想向右移动原来的数会出现什么变化。然后放手让学生与小组内的同学合作去探索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变化规律。
3、巧设了题材,让数学到生活中去。对在探索中有困难的学生,我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帮助。在个别学生说出规律后,我还让学生举例来说明,让结论变得有理有据,让全体学生有一个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曾一度出现了好多问题。首先课堂上孩子们表现得比较拘谨,我想这与平日的训练及教师课上激励性的语言较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整个教学设计过多地关注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缺少书面练习。以上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该改进的地方。
二、《精打细算》
《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教学重在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感受小数除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复习除法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虽然学生经历过整数除法的学习过程,但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识上的遗忘;而通过复习小数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从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来看,新课前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2、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通过创设去学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销商场购买牛奶的场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细算的的主题,自然的引入小数除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兴趣。
3、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算理,掌握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以及小数部分有余数添零再除的过程中,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但学生经过努力后,依然对小数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碍。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通过“元角分”知识和小数意义的提示,学生看到了前进的路标,快要停滞的航船再次展开风帆,破浪而行。老师此时就悄悄退居后台,欣赏学生的智慧的碰撞。
4、回归生活,巩固提高本课设计了2个练习题,第一个是果酱题,紧扣精打细算的主题,巩固刚学的知识。第二个是关于今年雪灾的开放题,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达到爱心教育的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特别在调控课堂和深挖学生的思想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提高。
三、《谁爬得快》
在北师大的《谁爬得快》一课中,其实就是循环小数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内容很简单,可以不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解决,可是事实不是这样,在教学中,却遇到很多不同意外,还有练习未落实,我给自己总结一下自己,学会总结,或许使自己有所进步:
1、自己或许太罗嗦了,有时候话太多,导致学生厌烦,没兴趣。、
2、自己选择的例子,内容或许不新颖,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3、自己的教学心态不好,应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行,对于新教师出现疑惑和困难是难免的 4、自己对有些数学概念,整个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的系统不了解。内容前后的衔接不清楚。
四、《天平游戏(方程)》
本节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天平游戏,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让学生能利用所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在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求方程中的未知数;而现行北师大版教材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方法。由于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这种设计到底怎么样,自己心里实在没底。在教学中我在两节课尝试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节课按照教材设计的走,第二节课又按照以前人教版的方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比发现用现在的方法学生觉得浅显易懂、用起来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刚开始几个好学生马上想到求未知数和减去一个加数的方法,但大多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的方法,而且反应灵敏的学生能用一步计算完成。学生们活动的有滋有味,从活动中悟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加上适时的点拨和归纳,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三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四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四年级以前他们还比较调皮和好动,可是从四年级开始就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节课45分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
对于优生中聪明好动的学生,要想抓住他们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要多关注他们。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定的目标不要太高,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接受新知识,逐渐地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学数学。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上课前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1】一、教材研读。
1、教材编排。
(1)逻辑分析: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传统教材都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考虑到方程是在刻画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时产生的,而且在北师大教材体系中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册,学生对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只是没有把“等式”这样一个概念交给学生。并且已经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来培养代数思维。例如:()+8=14,90-()〉65,因此,在北师大教科书里没有从方程和等式的内涵上作太多比较,直接以等式为立足点,立足点较高。
(2)语言信息及价值分析:
本课教材的三幅情境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第一幅情境借助平衡,让学生领悟等式;第二幅情境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第三幅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到多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方程的概念。
(2)在简单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
(3)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简单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抓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核心关键词建立方程的概念。
(2)难点: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是用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算术思维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维。由于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认识发展是非连续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性思维转向借助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新思维方式比较困难。列算式时以分析数量关系为主,知与未知,泾渭分明;在代数法中,辩证地处理知与未知、求与不求,使这一矛盾双方和谐地处于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引“典”激趣,诱发思考。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相等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
1、借助天平,启发思考。
我将教材情境动态化,通过FLANSH课件,让学生充分感知当天平两端都没放物品的时候天平左右两边是平衡的。当我们往天平的一端放上物品而另一端不放的时候,或者两端放的物品质量不等的时候,天平的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这时候左边大于右边,或右边大于左边。当我们经过调整,天平两臂再次平衡时,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即左边=右边。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对情境中数据也进行了分批给出的处理。先给出了左边鱼食和小砝码的重量,让学生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天平左边的质量,再给出天平右边的质量,让学生列出等式。这样就较好地避免了学生习惯性的使用算术的思维方式,同时也顺利地进行了用数字表示向用符号表示的转化。在这一情境的教学中,借助天平这一载体,启发学生理解了平衡,认识了等式。
第二个主题图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内容。首先,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找出文字信息“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把这一信息转化为等量关系。4块月饼的质量是如何表示的呢?用数量关系“每块月饼的质量×4”来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4”表示的是4块月饼的质量,380克也表示4块月饼的质量,所以他们相等。从而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的转化,改变学生的长达4年的惯性思维方式。
3、变换角度,深入思考。
第三幅情境图隐含着多样的等量关系,也正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情境。根据学生认识的深入程度,可适当让学生体会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并放手让学生探究,根据不同的认识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不同的同解方程。在教学中,先引导孩子发现情境中的基本相等关系:2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壶水的`水量,并且列出等式2z+200=2000,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发现其他的等量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激发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孩子思考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找到多样化的等量关系,并进一步提高孩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建立概念,判断巩固。
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总结、抽象出方程的含义。通过三道例题的简洁数学式子表达,让小组合作寻找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概念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并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直接找出方程。
(三)生活应用,提高能力。
数学应该服务于生活,紧接着我让同学们根据直观图象列方程。这些题目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并且分别以现实情境图、线段、文字叙述、综合拓展为顺序,层层递进。学生在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后,他们在写方程时会更加关注方程的本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练习强调学生在按照“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方程”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写一写等不同的形式学会用方程来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会到方程的作用,为以后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附板书: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两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壶水的水量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2】一、说设计理念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说教材
《节日礼物》,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判断观察者从高到低不同的观察位置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重难点突破:
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学生自己,让学生动一动,说一说,动脑、动口,调动他们喜学、爱学、乐学的情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3、观察讨论法
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猜想、小组讨论等,体验、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练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后,就要通过一些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形成技能技巧。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是通过两个活动完成的。
活动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首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模拟数学情境,通过数学活动的手段,从中帮助学生真正去发现、感悟、理解、解决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
对于书本中的主题图,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就让学生亲身体验。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们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自己的课桌,好吗?请看(课件)要求:①蹲着观察;②眼睛与桌面在一条直线上观察;③站着观察。观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们,你所看到的物体画面有什么不同呢?说得对,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由于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画面的范围也不一样。
这时我把书中的主题图《节日礼物》改成练习,出示课题节日礼物,同时这时出示课件,同时让学生思考:小狗贝贝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礼物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呢?这时学生就能在刚刚亲身活动的基础上看到东西的变化很快的判断出他们观看时所处的位置,观察位置由低到高,观察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板书低到高范围扩大)那么大家在生活中你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吗?能举一个例子吗?谁来说一说,前后左右可以交流一下。你们说的都很好。通过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的不同
对于设计由远到近观看物体教学时,因为学生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通过观察学校内的景物,使学生对于从远到近观察物体和从近到远观察物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说说生活中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从近到远观察物体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呢?对,站得远,看到的范围大;站得近,看到的范围小,但是清楚。(板书远到近范围缩小)。接着我不作较多的讲解,直接进行了练习,课件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的动态画面。途中标出A、B两点,再出示两幅图和问题: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大家先独立完成,再将你的想法小组内说一说,进一步巩固了远近观看的规律。然后再次请同学们分组从教室的最后面、中间及讲台上这三个地点来观察黑板,再次体验远、近观察物体的不同。从而验证了刚才交流中发现的规律。贴近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3、生活延伸,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是57页的画面(课件显示),同学们请先观察然后在书上分别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能完成吗?好开始。
(这时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有困难时,我呢作适当的巡视指导。)
通过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受到了为人处世的思想教育。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熟记平均数概念及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掌握如何求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均数概念和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知探究。
1.一年中北京的气温变化的幅度与上海的气温变化的幅度比较,哪里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你知道如何通过计算比较这两地气温变化幅度的大小吗?
北京得气温变化大,通过两地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得温差计算比较得出。
2.表1给出了某户居民20__年下半年的电话费用,请你帮这户居民算一算:平均每月花费了多少元电话费?
表1某户居民20__年7-12月电话费用统计表
月份789101112电话费(元)75.804576.3065.955.9045.90
(75.80+45+76.30+65.9+55.90+45.90)÷6=60.80(元)。
二、例题讲解。
每3秒呈现10个数字,淘气小朋友5次记住数字得情况统计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记住数字的个数54759
①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
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
②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的出来的?
平均数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5+4+7+5+9)÷5=6(个)。
③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
“6个”是几次“匀”出来得。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得代表。
④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
我们班同学得平均身高、这个月得平均气温。
四、实际应用。
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科学三门的平均分是91分,其中语文考了89分,英语考了91分,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多少分?
解:由题知总分为91×3=273(分)
所以数学考了273-89-91=93(分)
答: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93分。
五、习题巩固。
1.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售票/张700、640、910、990、1300....
(1)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一定比640大,比1300小。
大约900张。
(2)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值与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张)。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值比5天得平均数大。
2.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本月前3周卖出冰糕情况记录,第一周7箱,第二周8箱,第三周9箱,那么小熊本周进多少冰糕合适呢?
按平均数进货比较保险,每周都在增加,第四周还可以增加一箱。那么本周可以进冰糕10箱。
六、课后拓展。
1.在一分投球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
用平均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得个数。
2.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请你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平均值。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平均值最低气温/°C810111211121311最高气温/°C181820__24202521
3.一农机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还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几天?
解:由题知可用6天平均用柴油:(960-240)÷6=120(千克)
按照每天用120千克算还可以用:240÷120=2(天)
答: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2天。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得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图表以及平均数得计算原理,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重在计算和生活上得应用。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认真观察、思考归纳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习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这些是方程吗:
1.x=10()
2.32+x()
3.16+4=20()
二、自学指导。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本左边主题图)
提示:
(1)现在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_______,说明两盘的质量_______。
(2)从左往右观察每组两幅图片,天平的左右两盘有什么变化?天平有什么变化吗?现在你能把天平的规律描述出来吗?换成等式呢?
2.现在再来观察一组,和上面的一组有什么不同吗?(课本右边主题图。)
对比上面一组天平图片的规律,你能说出这一组图片中有什么规律吗?用一句话来描述等式的规律。
请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对这个规律进行举例说明。
三、实践应用。
利用刚刚学习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这个方程里,未知数x属于这个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能想到这个方程的不同解法吗?试一试吧。
练习巩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1.会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数准确。
五、目标检测。
1.通过研究我们明白了:等式两边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个数,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编一道题,列出方程并解出来。
六、作业布置。
课本P69页第2题、第5题。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5】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算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法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让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在整数乘法中,已经具备笔算乘法等计算基础,因而在本节课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很有可能运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此时还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意识。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学习求知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点:
学习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初步进行估算。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二、说教法。
1、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想通过创设包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尝试经历估算以及笔算的探究过程。
2、引导质疑法,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一开始,我就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将来会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结合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逐步渗透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意识,是很必要的。同时,把课堂教学引伸到社会中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我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讨中发现方法、在交流中获取新知,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质疑的心理,动手操作时的探究,归纳结论时的思维,综合练习时的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建立模型、探究发现方法练习巩固、解决问题回顾总结。
不同的年级考点不一样,知识点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重点难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一年级的知识重点
1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5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知识重点
1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2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3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4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三年级的知识重点
1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四年级的知识重点
1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5)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6)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2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3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_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
三角形的内角和。
4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5应用题列综合算式
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年级的知识重点
1计算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2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空间与物体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4图形的转换
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5统计与概率
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6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实际应用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年级的知识重点
1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2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4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5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6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相关文章:
1.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难点及学习方法
2.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难点解答
3.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和重点难点
4.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
5.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四年级的数学应该如何教才会让学生提高成绩呢?不妨来看看我精心为你整理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一小学四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35分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郑煊,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二一、《小数点搬家》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数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借用小数点搬家这一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我一改计算教学的枯燥,从学生们喜欢的猜数游戏入手,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教材为主线,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半扶半放完成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
2、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在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后,我让学生猜想向左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进而让他们大胆猜想向右移动原来的数会出现什么变化。然后放手让学生与小组内的同学合作去探索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变化规律。
3、巧设了题材,让数学到生活中去。对在探索中有困难的学生,我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帮助。在个别学生说出规律后,我还让学生举例来说明,让结论变得有理有据,让全体学生有一个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曾一度出现了好多问题。首先课堂上孩子们表现得比较拘谨,我想这与平日的训练及教师课上激励性的语言较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整个教学设计过多地关注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缺少书面练习。以上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该改进的地方。
二、《精打细算》
《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教学重在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感受小数除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复习除法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虽然学生经历过整数除法的学习过程,但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识上的遗忘;而通过复习小数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从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来看,新课前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2、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通过创设去学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销商场购买牛奶的场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细算的的主题,自然的引入小数除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兴趣。
3、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算理,掌握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以及小数部分有余数添零再除的过程中,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但学生经过努力后,依然对小数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碍。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通过“元角分”知识和小数意义的提示,学生看到了前进的路标,快要停滞的航船再次展开风帆,破浪而行。老师此时就悄悄退居后台,欣赏学生的智慧的碰撞。
4、回归生活,巩固提高本课设计了2个练习题,第一个是果酱题,紧扣精打细算的主题,巩固刚学的知识。第二个是关于今年雪灾的开放题,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达到爱心教育的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特别在调控课堂和深挖学生的思想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提高。
三、《谁爬得快》
在北师大的《谁爬得快》一课中,其实就是循环小数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内容很简单,可以不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解决,可是事实不是这样,在教学中,却遇到很多不同意外,还有练习未落实,我给自己总结一下自己,学会总结,或许使自己有所进步:
1、自己或许太罗嗦了,有时候话太多,导致学生厌烦,没兴趣。、
2、自己选择的例子,内容或许不新颖,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3、自己的教学心态不好,应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行,对于新教师出现疑惑和困难是难免的 4、自己对有些数学概念,整个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的系统不了解。内容前后的衔接不清楚。
四、《天平游戏(方程)》
本节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天平游戏,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让学生能利用所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在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求方程中的未知数;而现行北师大版教材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方法。由于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这种设计到底怎么样,自己心里实在没底。在教学中我在两节课尝试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节课按照教材设计的走,第二节课又按照以前人教版的方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比发现用现在的方法学生觉得浅显易懂、用起来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刚开始几个好学生马上想到求未知数和减去一个加数的方法,但大多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的方法,而且反应灵敏的学生能用一步计算完成。学生们活动的有滋有味,从活动中悟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加上适时的点拨和归纳,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三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四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四年级以前他们还比较调皮和好动,可是从四年级开始就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节课45分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
对于优生中聪明好动的学生,要想抓住他们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要多关注他们。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定的目标不要太高,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接受新知识,逐渐地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学数学。
上一篇:猜数游戏知识与能力训练
下一篇:猜数字游戏c语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