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造良好环境,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创设与歌词内容相符的自然环境、营造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幽默、生动充满情趣的语言环境来激发幼儿更好的理解歌词内容。如教歌曲《春天多美好》时,我首先布置了春意浓浓的百花争艳图,万物复苏的动物世界等生动、有趣优雅的活动室环境。然后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圈,我也放下了"老师"的架子与孩子们坐到小凳子上,把歌词内容融入一个故事里:春天到了,小草最先感到春天的温暖连忙探出了脑袋,脱掉了身上的棉袄,小花也听见了,但觉得自己不够漂亮,连忙带上了一顶新帽子,小溪呀,快乐的唱起了歌谣,小树也披上了漂亮的绿装。它们和小燕子一块儿唱起了《春天多美好》的歌曲,这时音乐响起,我带着小燕子的头饰带领孩子们开始唱歌。
通过春意昂然的活动室布置、温馨的氛围及恰当生动的语言,使每一句话,每个表情都化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将歌曲的情感形象地表现出来,孩子们也都睁大了眼睛,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用歌声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激发幼儿情感的过程中,环境布置及教师自身的表现都是一种带动作用,可以利用周围的一切事物、利用动作、歌词创编、情景表演、故事讲述、歌词朗诵等方法把孩子引入意境中,教学效果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和创造各种环境,并利用这些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分析幼儿状况,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角色。
中班幼儿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爱动,爱模仿。掌握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生动的情景,使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及联想来理解歌曲、表现歌曲,并且主动地参与到角色中。如在唱歌活动《办家家》中,我把孩子们分成了两组,分别扮演爸爸和妈妈,孩子们通过自己形象的动作,很快地理解了这首歌曲的内容。进行歌曲《好娃娃》时,孩子们主动的参与角色,歌唱时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尊老爱幼"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歌曲角色十分生活化,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浓。
在进行歌表演《别说我小》时之前的唱歌活动时,我开展了"看谁最能干"的主题活动,孩子边说自己能干的事边用形象的动作表演,连最胆小的边佳慧小朋友都说出了她最能干的事情,整个主题活动气氛非常热烈。歌唱时,没有强调,但孩子们的自豪感都表现出来了。
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而且很自然地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大胆表现。
三、采用轻声教学,用美好的声音歌唱"大声喊叫"是幼儿园的歌唱教学中存在最为普遍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是孩子们的发声不正确,气息运用的不正确,出现脸红脖粗等不自然的身体表现。刚开始,因为幼儿年龄较小,唱歌活动往往不够理想。后来,我就采用"轻声"教学的方法,并通过自己富于情感感染力的轻声歌唱,引导孩子来模仿,慢慢地班上的唱歌活动没有"大声喊叫"的情况了,而且令人高兴的是当唱到感情较浓的地方时,孩子们唱得特别有感情。另外在歌唱时,尽量提醒孩子做到吐字、咬字清晰,面部表情自然。
四、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歌唱近年来,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目标体系的不断发展。学会唱歌已不是歌唱活动仅有的目的,则更为重视的是幼儿歌词的创编。如在唱歌活动《办家家》中,全曲共有三句,歌词虽不一样,但都很通俗易懂,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创编活动之前我们先做了"过家家"的游戏,孩子们自选角色,边说边表演,你当"叔叔"、我当"阿姨",你炖排骨、我蒸面条。大家表演的都很形象。创编活动时我先给幼儿提供了一段歌词,并根据游戏活动中孩子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鼓励孩子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比较,孩子们发现了创编这首歌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可以改变歌曲中的人物,一种是可以改变歌曲中做的事情。在本次的创编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很强,气氛非常热烈。
除了创编歌词内容,还应让幼儿自己有机会为歌曲配动作,边唱边动作诗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要用动作来加以补充。在进行动作创编时,一方面老师可以多让幼儿直接观察自然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得到启发。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给幼儿示范一些动作,也可以让幼儿观看同伴的优美动作,最重要的是给幼儿一定的创编机会,让幼儿有机会创造。在为《吹泡泡》歌曲配动作时,他们用手臂自下而上的动作表达泡泡正向上飞,同时还双脚起重,尽力显得高些,对"咦!泡泡不见了"这句歌词所表达的惊讶感情更有深有体会,他们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惊讶事时,会本能地把两臂往后斜伸,身体前倾头向前探视保持不动的姿态,移植了过来。逼真地表现出对泡泡不见了所表达的好奇,怀疑惊讶的复杂心情。尽管说这些动作非常简单、幼稚,但却都是他们自己创编出来的他们边唱边跳特别高兴。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大班区角游戏的开展
一、区角游戏的特点
区角游戏有三个特点,第一,目标是清晰的、有序的,但非即时的。第二,空间与时间是半开放的。第三,活动过程是自主的。
二、明确区角游戏的功能价值
(一)开放性区角游戏,体现了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
首先,在学习活动中,要重视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非表面的兴趣,而是真正具有学习内驱力的兴趣。在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中,每个孩子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这样的学习,就有可能获得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其次,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更关注学习的方法,关注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学,也许比学会更有意义。
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是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开放的环境下,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性学习。如,看着“图示”学习折动物--探索看图解的方法;看着“说明书”学习冲配花茶--学会看“说明书”的本领。这样的学习对幼儿也许是有意义的。另外,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更往重幼儿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坚持性等情感态度的培养。这一切,在区域活动中都能得到积极的体现。 (二)开放性区角游戏,体现了新的教学价值观
长期以来,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作是接受安全由教师预先构建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同的认知结构以及不同的经验基础都被忽视了。因此,学习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划上了等号。集体教学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诚然,集体教学活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明确简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地作用于幼儿的教学方式。然而,它的致命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这样的学习,教师是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的,也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
应运而生的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以它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先天缺陷,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体落实。另外,新的教学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学习性区角活动,是一种更适合于幼儿发现性学习的方式。因为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往往是在与具体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
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借助于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进行发现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更有意义。总之,心得教学价值观,要求我们在
幼儿
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实现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优势互补,使两者相得益彰,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开放性区角游戏,体现了新的教师价值观
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通常是个别进行的。这种活动形式,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能更多的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形成教师积极的自我形象。
另外,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是一个我教你学的教育者形象。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大纲,而非幼儿。空间距离的接近,使教师能走近孩子,有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这时,教学活动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教学的出发点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原有的经验和水平,使教育目标真正需求化了。
三、进行有效区角游戏的指导 (一)科学合理地创设活动区
创设活动区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科学合理地创设活动区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想想吧<图一>、试试吧<图二>)、动手操作(做做吧<图三>、秀秀吧<图四>、画画吧<图五>、搭搭吧<图六>)、与人交往(看看吧<图七>、演演吧<图八>)等的机会,而且还能使幼儿在自选的活动中充分表现其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提高幼儿素质。
1、
创设区角环境,引起学习兴趣
幼儿的天性,幼儿只有在新颖的创造性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在墙体在创设区角时,可利用自然角设置悬念,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只有在新颖的创造性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在其他任何活动中无法体会到的快乐。例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自然角里每组种植一种植物,让孩子天天观察、浇水、记录,孩子们就会发现:有的植物过一天就发芽,而有的植物过了一周也没发芽,教师就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是种子有问题还是泥土、浇水、护理的原因。孩子们就会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说:“我看见***那天浇水浇得很多,水都流到外面了。”还有的说:“大概种子坏掉了,因为这些种子都晒在太阳底下,烧坏了。”有的甚至说:“我叫我爸爸在网上查一下,到底怎么回事?”听见孩子们的讨论,老师觉得很欣慰,孩子们真有办法,他们长大了,教师的功夫没有白费。从讨论中孩子们也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知识。
演演吧有渲染气氛、移情入境的特点,能有效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拨动幼儿“趣”的心弦。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意为幼儿准备一些他们喜爱的歌曲,让他们来表演,使孩子在熟悉的歌声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中,进一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例如:大班老师为幼儿准备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有趣歌曲《菜场》、《小狗抬花轿》、《五只鸭子》等,并提供配套的打击乐器:小铃、铃鼓、三角铁、蛙鸣、锣、鼓等,利用多媒体,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使幼儿愉快地获取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大班幼儿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固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突破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方式,寻找更新的、更好的发展幼儿思维发展的新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无疑是一条快速、有效的教学途径。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感知数学的作用和趣味性;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丰富多彩中更是隐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幼儿每时每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往往是分散和隐藏的,幼儿难以主动感知。但仔细观察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身旁有着无穷无尽的数学信息。比如车牌号、电话号码、时钟、电视机、摩天大楼等等,在寻找与发现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快速的帮助幼儿建立了数概念,还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比如幼儿园的小架子是各种图形样子的;吹出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一起数数有几个;大一班的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是按照高矮顺序来排列的灯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但是,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里毕竟还是局限的,因此还需要教师更加广阔的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比如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电话号码,除了感知数概念,还会发现几个相同的数字因为排列位置不一样,所表示的数字也不一样;身边矗立的大楼原来是从下往上数的,电影院的座位跟我们平时的座位排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儿,而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借助幼儿己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现实生活成为幼儿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上。
二、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从幼儿一入园,孩子们就开始了与数字打交道。8点开始吃早餐;今天来了33位小朋友;早操的时候,原来老师的左右和小朋友的左右是不一样的;学习了歌曲《鸭子上桥》,更加理解了正数和倒数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妞妞扔进了4个沙包,浩浩扔进了5个沙包,他们一共扔进了9个沙包。这一系列再平常不过的镜头,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我们不需要去刻意的挖掘,只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幼儿就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任何的数概念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时间,让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数学教育中更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图形,请幼儿拼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拼出鱼、小人、小房子、鲜花、机器人、小汽车等画面。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灵活应用,同时在拼摆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间餐时间到了,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中的小饼干,算算吃掉一块、两块、几块后还剩几块;模拟一个小超市,给孩子“十块钱”,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看看花掉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带孩子一起走进“电影院”,找找自己的座位在第几排,第几号。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体验到数学带给我们的方便和乐趣。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影响的积极的、深远的,教师要善于利用的这些数学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发现、感受、体验和学习。
四、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以往的教学观念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视这一点。学是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幼儿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更可以培养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幼儿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小朋友过生日,与幼儿一起平分蛋糕;带着孩子走出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享受购物的快乐,在这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丰富了社会经验,更让孩子在买与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加减关系。学习“解决问题”后,要求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提一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我要买一瓶可乐和一包薯片,一共要用多少钱?答:3+3=6;我们班一共有16个女生,长头发的有3人,短头发的有几人?答:16-3=13。认识钟表后,让幼儿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心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而且真正调动起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请家长配合,让幼儿运用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橱,或到超市购物,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计算购物的数量和价钱、学做记录等。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义务,在家庭里也可以创设条件,利用环境让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感受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不是泛泛而谈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有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开展的。大班面临着上小学,要给孩子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孩子一对灵巧的小手,给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营造良好环境,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创设与歌词内容相符的自然环境、营造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幽默、生动充满情趣的语言环境来激发幼儿更好的理解歌词内容。如教歌曲《春天多美好》时,我首先布置了春意浓浓的百花争艳图,万物复苏的动物世界等生动、有趣优雅的活动室环境。然后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圈,我也放下了"老师"的架子与孩子们坐到小凳子上,把歌词内容融入一个故事里:春天到了,小草最先感到春天的温暖连忙探出了脑袋,脱掉了身上的棉袄,小花也听见了,但觉得自己不够漂亮,连忙带上了一顶新帽子,小溪呀,快乐的唱起了歌谣,小树也披上了漂亮的绿装。它们和小燕子一块儿唱起了《春天多美好》的歌曲,这时音乐响起,我带着小燕子的头饰带领孩子们开始唱歌。
通过春意昂然的活动室布置、温馨的氛围及恰当生动的语言,使每一句话,每个表情都化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将歌曲的情感形象地表现出来,孩子们也都睁大了眼睛,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用歌声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激发幼儿情感的过程中,环境布置及教师自身的表现都是一种带动作用,可以利用周围的一切事物、利用动作、歌词创编、情景表演、故事讲述、歌词朗诵等方法把孩子引入意境中,教学效果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和创造各种环境,并利用这些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分析幼儿状况,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角色。
中班幼儿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爱动,爱模仿。掌握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生动的情景,使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及联想来理解歌曲、表现歌曲,并且主动地参与到角色中。如在唱歌活动《办家家》中,我把孩子们分成了两组,分别扮演爸爸和妈妈,孩子们通过自己形象的动作,很快地理解了这首歌曲的内容。进行歌曲《好娃娃》时,孩子们主动的参与角色,歌唱时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尊老爱幼"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歌曲角色十分生活化,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浓。
在进行歌表演《别说我小》时之前的唱歌活动时,我开展了"看谁最能干"的主题活动,孩子边说自己能干的事边用形象的动作表演,连最胆小的边佳慧小朋友都说出了她最能干的事情,整个主题活动气氛非常热烈。歌唱时,没有强调,但孩子们的自豪感都表现出来了。
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而且很自然地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大胆表现。
三、采用轻声教学,用美好的声音歌唱"大声喊叫"是幼儿园的歌唱教学中存在最为普遍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是孩子们的发声不正确,气息运用的不正确,出现脸红脖粗等不自然的身体表现。刚开始,因为幼儿年龄较小,唱歌活动往往不够理想。后来,我就采用"轻声"教学的方法,并通过自己富于情感感染力的轻声歌唱,引导孩子来模仿,慢慢地班上的唱歌活动没有"大声喊叫"的情况了,而且令人高兴的是当唱到感情较浓的地方时,孩子们唱得特别有感情。另外在歌唱时,尽量提醒孩子做到吐字、咬字清晰,面部表情自然。
四、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歌唱近年来,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目标体系的不断发展。学会唱歌已不是歌唱活动仅有的目的,则更为重视的是幼儿歌词的创编。如在唱歌活动《办家家》中,全曲共有三句,歌词虽不一样,但都很通俗易懂,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创编活动之前我们先做了"过家家"的游戏,孩子们自选角色,边说边表演,你当"叔叔"、我当"阿姨",你炖排骨、我蒸面条。大家表演的都很形象。创编活动时我先给幼儿提供了一段歌词,并根据游戏活动中孩子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鼓励孩子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比较,孩子们发现了创编这首歌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可以改变歌曲中的人物,一种是可以改变歌曲中做的事情。在本次的创编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很强,气氛非常热烈。
除了创编歌词内容,还应让幼儿自己有机会为歌曲配动作,边唱边动作诗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要用动作来加以补充。在进行动作创编时,一方面老师可以多让幼儿直接观察自然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得到启发。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给幼儿示范一些动作,也可以让幼儿观看同伴的优美动作,最重要的是给幼儿一定的创编机会,让幼儿有机会创造。在为《吹泡泡》歌曲配动作时,他们用手臂自下而上的动作表达泡泡正向上飞,同时还双脚起重,尽力显得高些,对"咦!泡泡不见了"这句歌词所表达的惊讶感情更有深有体会,他们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惊讶事时,会本能地把两臂往后斜伸,身体前倾头向前探视保持不动的姿态,移植了过来。逼真地表现出对泡泡不见了所表达的好奇,怀疑惊讶的复杂心情。尽管说这些动作非常简单、幼稚,但却都是他们自己创编出来的他们边唱边跳特别高兴。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大班区角游戏的开展
一、区角游戏的特点
区角游戏有三个特点,第一,目标是清晰的、有序的,但非即时的。第二,空间与时间是半开放的。第三,活动过程是自主的。
二、明确区角游戏的功能价值
(一)开放性区角游戏,体现了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
首先,在学习活动中,要重视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非表面的兴趣,而是真正具有学习内驱力的兴趣。在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中,每个孩子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这样的学习,就有可能获得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其次,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更关注学习的方法,关注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学,也许比学会更有意义。
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是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开放的环境下,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性学习。如,看着“图示”学习折动物--探索看图解的方法;看着“说明书”学习冲配花茶--学会看“说明书”的本领。这样的学习对幼儿也许是有意义的。另外,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更往重幼儿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坚持性等情感态度的培养。这一切,在区域活动中都能得到积极的体现。 (二)开放性区角游戏,体现了新的教学价值观
长期以来,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作是接受安全由教师预先构建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同的认知结构以及不同的经验基础都被忽视了。因此,学习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划上了等号。集体教学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诚然,集体教学活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明确简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地作用于幼儿的教学方式。然而,它的致命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这样的学习,教师是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的,也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
应运而生的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以它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先天缺陷,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体落实。另外,新的教学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学习性区角活动,是一种更适合于幼儿发现性学习的方式。因为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往往是在与具体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
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借助于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进行发现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更有意义。总之,心得教学价值观,要求我们在
幼儿
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实现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优势互补,使两者相得益彰,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开放性区角游戏,体现了新的教师价值观
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通常是个别进行的。这种活动形式,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能更多的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形成教师积极的自我形象。
另外,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是一个我教你学的教育者形象。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大纲,而非幼儿。空间距离的接近,使教师能走近孩子,有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这时,教学活动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教学的出发点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原有的经验和水平,使教育目标真正需求化了。
三、进行有效区角游戏的指导 (一)科学合理地创设活动区
创设活动区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科学合理地创设活动区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想想吧<图一>、试试吧<图二>)、动手操作(做做吧<图三>、秀秀吧<图四>、画画吧<图五>、搭搭吧<图六>)、与人交往(看看吧<图七>、演演吧<图八>)等的机会,而且还能使幼儿在自选的活动中充分表现其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提高幼儿素质。
1、
创设区角环境,引起学习兴趣
幼儿的天性,幼儿只有在新颖的创造性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在墙体在创设区角时,可利用自然角设置悬念,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只有在新颖的创造性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在其他任何活动中无法体会到的快乐。例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自然角里每组种植一种植物,让孩子天天观察、浇水、记录,孩子们就会发现:有的植物过一天就发芽,而有的植物过了一周也没发芽,教师就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是种子有问题还是泥土、浇水、护理的原因。孩子们就会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说:“我看见***那天浇水浇得很多,水都流到外面了。”还有的说:“大概种子坏掉了,因为这些种子都晒在太阳底下,烧坏了。”有的甚至说:“我叫我爸爸在网上查一下,到底怎么回事?”听见孩子们的讨论,老师觉得很欣慰,孩子们真有办法,他们长大了,教师的功夫没有白费。从讨论中孩子们也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知识。
演演吧有渲染气氛、移情入境的特点,能有效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拨动幼儿“趣”的心弦。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意为幼儿准备一些他们喜爱的歌曲,让他们来表演,使孩子在熟悉的歌声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中,进一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例如:大班老师为幼儿准备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有趣歌曲《菜场》、《小狗抬花轿》、《五只鸭子》等,并提供配套的打击乐器:小铃、铃鼓、三角铁、蛙鸣、锣、鼓等,利用多媒体,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使幼儿愉快地获取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大班幼儿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固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突破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方式,寻找更新的、更好的发展幼儿思维发展的新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无疑是一条快速、有效的教学途径。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感知数学的作用和趣味性;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丰富多彩中更是隐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幼儿每时每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往往是分散和隐藏的,幼儿难以主动感知。但仔细观察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身旁有着无穷无尽的数学信息。比如车牌号、电话号码、时钟、电视机、摩天大楼等等,在寻找与发现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快速的帮助幼儿建立了数概念,还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比如幼儿园的小架子是各种图形样子的;吹出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一起数数有几个;大一班的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是按照高矮顺序来排列的灯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但是,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里毕竟还是局限的,因此还需要教师更加广阔的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比如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电话号码,除了感知数概念,还会发现几个相同的数字因为排列位置不一样,所表示的数字也不一样;身边矗立的大楼原来是从下往上数的,电影院的座位跟我们平时的座位排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儿,而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借助幼儿己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现实生活成为幼儿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上。
二、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从幼儿一入园,孩子们就开始了与数字打交道。8点开始吃早餐;今天来了33位小朋友;早操的时候,原来老师的左右和小朋友的左右是不一样的;学习了歌曲《鸭子上桥》,更加理解了正数和倒数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妞妞扔进了4个沙包,浩浩扔进了5个沙包,他们一共扔进了9个沙包。这一系列再平常不过的镜头,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我们不需要去刻意的挖掘,只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幼儿就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任何的数概念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时间,让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数学教育中更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图形,请幼儿拼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拼出鱼、小人、小房子、鲜花、机器人、小汽车等画面。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灵活应用,同时在拼摆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间餐时间到了,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中的小饼干,算算吃掉一块、两块、几块后还剩几块;模拟一个小超市,给孩子“十块钱”,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看看花掉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带孩子一起走进“电影院”,找找自己的座位在第几排,第几号。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体验到数学带给我们的方便和乐趣。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影响的积极的、深远的,教师要善于利用的这些数学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发现、感受、体验和学习。
四、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以往的教学观念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视这一点。学是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幼儿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更可以培养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幼儿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小朋友过生日,与幼儿一起平分蛋糕;带着孩子走出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享受购物的快乐,在这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丰富了社会经验,更让孩子在买与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加减关系。学习“解决问题”后,要求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提一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我要买一瓶可乐和一包薯片,一共要用多少钱?答:3+3=6;我们班一共有16个女生,长头发的有3人,短头发的有几人?答:16-3=13。认识钟表后,让幼儿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心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而且真正调动起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请家长配合,让幼儿运用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橱,或到超市购物,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计算购物的数量和价钱、学做记录等。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义务,在家庭里也可以创设条件,利用环境让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感受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不是泛泛而谈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有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开展的。大班面临着上小学,要给孩子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孩子一对灵巧的小手,给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大班游戏安全教育知识内容
下一篇:大班游戏活动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