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教育是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解难能力的课程。
少儿编程学习年龄段:
4-6岁:少儿编程小游戏
这一阶段不必刻意学习,可以玩一些不含字母的编程小游戏,比如用指令控制一个角色到达终点,绕过障碍物,用循环来完成重复任务等等。
7-9岁:可视化少儿编程学习
这一阶段孩子的逻辑思维开始更快地发展,家长可以为孩子安排系统的编程学习计划,但还是要以兴趣为主,让孩子喜欢上编程。7-9岁的孩子可以用可视化的编程工具来完成稍微复杂一些的任务,比如Scratch少儿编程、App Inventor等。
10+岁:代码编程语言学习
10+岁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一门真正的编程语言,比如Python,初步学习算法、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编程,尝试编写软件。也可以接触一些硬件编程,比如用Arduino做个小机器人等等。
扩展资料:
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将编程纳入中小学基础课,我国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提出在中小学阶段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可见,编程学习低龄化,正成为教育的新趋势。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电子产品深入影响着这些少儿的日常生活,学编程未必是拔苗助长。在分析、设计、优化的编程实践中,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将得到锻炼。
不可否认,时下的少儿编程行业有待规范,但这并非编程本身的错,关键在于如何让它更好地与少儿对接。多一些图形化编程、趣味化教学的探索,多一些由易到难的课程设置,必将有更多孩子进入编程的大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大家谈:少儿编程热,需要冷思考
游戏化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的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这对幼儿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
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当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地活动。
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首先,游戏是幼儿自主的、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学前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以及反复练习的需要,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且容易在游戏当中接受教育。
其次,游戏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
第三,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兴趣性、娱乐性是游戏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以及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以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他们通过操作材料、物品,在游戏当中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
第四,游戏具有具体性。幼儿游戏有主题情节,有实物材料,有具体的活动和实际的动作等等,游戏的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多变,这种具体性适用于适合于幼儿的认识和心理活动特征,比如,幼儿的直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兴奋大于控制心理活动无意性等等。
第五,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比如在建构游戏当中,幼儿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地调节和控制,养成坚持性,在游戏当中学习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完成搭建任务等等,因此有人说儿童不是由于自由才进行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变得自由了。
总之,分析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和特点,是幼教工作者利用游戏做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地指导游戏的前提。
(二)、教学
关于教学,我国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人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等,他们有机结合,相互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首先,幼儿是通过摆弄、操作、观看、触摸、倾听等感受客观事物,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获取感性经验的。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相互作用过程当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是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特点之一。
其次,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过游戏,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同伴或周围熟悉的人们的语言、表情、声调、技能、举止行为等等,以习得易于理解、力所能及的语言、道德行为、习惯、技能等等。所以,给予幼儿良好的榜样,通过正确示范进行学习是幼儿园教学的又一特点。
第三,幼儿期语言发展迅速,能较好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学习,但是这一时期的语言概括性还很差,思维存在很大的具体性,幼儿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必须和具体事物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之一。
第四,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的新意刺激,引起探究和兴趣,但是幼儿的兴趣不持久,因此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引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幼儿主动学习,鼓励、支持参与幼儿自发的探究学习活动。
第五,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缺乏,具体形象思维、注意力不稳定,抑制能力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等特点,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来进行。
(三)、游戏化教学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游戏和教学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是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途径,我们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更不能混为一谈。做为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教学的整个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当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当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游戏化教学特征
首先,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指南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未进学校大门就已经产生厌学情绪。而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育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当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
其次,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也就是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
最后,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活动当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当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比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以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和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课堂当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活动、教育内容,恰当的选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首先,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当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其次,以假想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假想,比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当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来吸引幼儿参加活动,比如在美术活动当中,蛋壳、贴画、老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是熊妈妈家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一种是对情景进行假想,在生活、活动组织当中,老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的越多。在这类活动当中,教师较多的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第三,以做做玩玩的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又一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当中进行,也可以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的选择,这类活动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第四,以比赛的方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方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组织活动过程当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在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服比赛和叠被比赛中,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二)、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的融入教学。
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何使之有机的融入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解决的又一个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当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当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逐渐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目的来的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当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称为学习活动延伸的区域活动所替代。
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当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当中生成游戏。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种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因而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在社会领域活动当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比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角色的理解,在游戏当中表现出来。
在教学活动当中运用生成策略,适宜地引发幼儿的创新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教学和游戏自然和有机的融为一体。
三、游戏化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负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其次,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根据皮亚杰儿童心理理论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第三,最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或者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更不能混为一谈。但是,他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园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所以,老师们要记住幼儿园集体教学采用游戏化的方式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请简述什么是工作分析法?工作分析法的用途及目的是什么?再举一个实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工作分析法。
答题要点:
*工作分析法:将复杂技巧与概念分析成小步骤的学习策略。将一个具体的目标动作,依照发生的逻辑顺序,细分为数个独立的分解动作或因素,使学生能在完成个分解动作(要素)后,能串联成目标动作。(用自己的话阐述相近的意思也可以)
*工作分析法用途:教授学生某项技能、某个目标行为、某个概念/知识等;
*工作分析法的目的:创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发现教学困难之所在,观察学生的能力水平。
*实例:以某项技能或知识点为例,进行步骤分解说明。
2.链锁法包括哪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哪些要素?举一个教学实例说明“逆向链锁法”的运用。
答题要点:
*链锁法的三种形式:顺向链锁、逆向链锁、整个任务呈现;
*链锁方式选择的决定要素:一是目标行为复杂性;二是个案的学习能力;
*顺向链锁的运用:先教系列的第一步,然后再教第二步,并将第二步与第一步联系起来,以此类推,再教后续的步骤,指导掌握整个链。(如整理床铺:把被子铺平——被子的长边对折——把被子的另一边也对折——再次折叠——把叠好的被子放在床头——拉平床单)
*逆向链锁的应用:先教最后一步,再教倒数第二步,并将倒数第二步与倒数第一步连起来训练,以此类推,逐渐逆向传递至任务链的开端。(如穿套头衫:整理好衣服——将两只手伸进袖子里——将领口套在头上——拿起衣服——区分衣服的正反面)
*整个任务呈现:个案每一次学习都要完成整个任务。
3.什么是“教康结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你可以以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教康结合”?
答题要点:
*教康结合:是指教育技术与康复技术相结合的特殊教育综合干预方法。从广义上说特殊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康复”,属于康复的一个类别,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教育”+“医疗康复”
*“教康结合”路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康复目标发挥教育本身的康复功能,如在生活语文中融入口肌训练、构音训练、口语表达等康复目标;通过一对一个训进行专门的康复训练,支持学生更好地参与教育;采取“学校+康复机构”协同服务个案的模式实现教康结合。
4.特殊教育中评估的类别有哪些?举例说明每一类评估分别指什么?作为特殊教育教师你认为最为常见的评估方式是什么?
答题要点:
*评估类别:标准化评量、非标准化评量、非正式评量(观察)
*标准化评量:使用有常模的量表进行的评估,如使用韦氏智力测评、PEP-3、VB-MAPP等量表进行的评量。
*非标准化评量:使用无常模的量表进行的评估,如培智国家课程标准评量、双溪课程评量、各类检核表评量。
*非正式评估:主要至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动作、感官知觉、认知、生活自理、情绪行为、语言沟通等各方面的表现、能力。是特殊教育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评估方式。
5.简述什么是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实施的教学形式有哪些?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IEP)?IEP包含哪些内容?IEP制定及实施人员有哪些?
答题要点:
*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植根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
*个别化教育实施的教学形式: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一对一个别教学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为接受特殊教育的每一位残疾学生而制定的适应其个人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
*IEP的内容:个案的发展水平(先备能力)、教育及环境支持资源;个案的长短期目标;需要的服务及支持(如辅具、理念、物质等);实施教育服务的时限、日期;以一年为周期的评估目标、评估办法及评估日程等。
*IEP制定及实施的人员: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家长(常带人)、学生本人、行政人员。
学生的IEP应关注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国家课程标准与学生生涯发展的关系?如何理解IEP目标与教材的关系?
答题要点:
*IEP关注的核心要素:服务学生的生涯发展(全人发展)的核心素养
*国标与学生生涯发展的关系:国家课程标准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学习需要达标的纲领性标准,是实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等方方面面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基于促进学生发展而生发的产物,其规定的学习内容围绕促进学生发展奠基学生全生涯的发展。要真正实现服务学生的生涯发展,在必要时要进行校本化的处理。
*IEP目标与教材的关系:IEP是纲领,教材是实现IEP的载体、服务IEP,选择何种教材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实现IEP目标。
7.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分别以一个例子说明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叙写的表述要点。IEP目标来源于何处?
答题要点:
*长期目标:是指需要相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目标,比如一年/半年,其叙写具有概述性,如提高书写能力;提高生活技能。
*短期目标:通常是指对应长期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实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如一个月/更短的时间,叙写时需要做到具体、可评估,实现的时限以及具体化的程度取决于个案本身的能力,如对应提高书写能力的短期目标,可能有:能完成3点连成线;能描红一个笔画的汉字;能独立书写3个笔画内的汉字;对应提高生活技能的短期目标:在协助下能穿套头衫,能独立传套头衫,能完成挤牙膏,大人给自己刷牙时会配合大人等。
8.什么是差异化教学?在做教学设计时,为什么要先做学情分析,再做内容分析?
答题要点:
*差异化教学: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个体和群体,给他们不同的学习资源,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而达到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学习目的。在特殊教育中差异化教学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先学情再内容的缘由:个别化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要求所有的活动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只是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前应先分析学情,在学情的基础上再选择教学内容。
9.一个完整规范的培智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应包含哪些要素?请选择重要要素说明其所包含的内容。
答题要点:
*要素:课题、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信息技术支持策略、教学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后)。
*应包含的内容:
(1)学情分析:基本能力、学习本主题的先备能力情况、信息技术素养
(2)教学内容分析:主题内容、功能、在学习中的地位
(3)教学目标:3维目标、康复目标
(4)教学资源准备:教具、学具、电子资源、课件等
(5)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步子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6)教学流程:导入、新授、练习、课堂小结、拓展活动等,要融入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板书、分层活动/差异化教学活动呈现、师生活动、信息化支持策略等关键要素。
10.集体教学中的学情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请以自己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主题为例进行陈述。
答题要点:
*学情分析的内容:
基本能力:认知、思维、动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学习特点:学习的通道、喜欢的学习方式、喜欢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游戏、实操)等
与主题相关的先备技能:如生活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
根据个体各方面的情况所进行的分组/分层安排
*结合自己的教学主题进行具体阐述,说到以上要点。
你认为作为一名培智的任课教师应该遵守哪些常规以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答题要点:
*完成学生的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
*执行学校相关教学常规: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活动、备课件)、认真组织教学活动、课后及时反思、完成教学后测;
*严格遵守学校5分钟候课制度;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等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以上内容仅做参考)
12.作为班级的学科教师,你会如何协同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做好班级学生的教育工作?
答题要点:
*遵照班主任对班级教学的安排与统整,及时有效完成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评估、班级教学资料整理等内容;
*在主题式教学中协同其他学科老师完成同一主题中本学科的目标,共同为促进学生发展而努力;
*执行班主任关于学生常规、秩序、行为方面的统一要求,达到多重复的效果,实现团队协作育人;
*当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时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及时向班主任反馈情况;
*发现学生受伤等特殊情况及时与班主任沟通。
等
(以上为基本要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况进行补充)
13.在集体教学中落实个别化教育的路径有哪些?以实际的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说明你对这些路径的应用。
答题要点:
*个别化教育的落实路径: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课后补救等
*教学案例:分层目标/差异化教学的个性化目标配对——有针对性性的分层活动/个体活动/分组活动——有针对性性的支持策略
(所陈述案例应体现以上核心要点,如以“读花”这一教学点展开阐述,如何设计分层目标、分层活动、个性化支持策略)
14.什么是送教上门?一年20次的送教上门可以为极重度残疾儿童及其家庭带去什么?
答题要点:
*送教上门:特殊儿童的一种教育安置模式,指对因病或极重度残疾不能到校就读的儿童实施到其家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
*送教带去:国家的政策,学校和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真心陪伴;正确的教养技能;学习知识及获得康复的机会;家庭支持,如环境调整建议、教养常识等;物质资源:学习资源、生活资源、其他社会资源等。
15.为什么有人说送教的终极目标是“不送”?一名重度发育迟缓的儿童来校就读对于他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或者作用?你如何将一名重度儿童变为你的“教学资源”而非“累赘”?
答题要点:
*为何以“不送”为目标:送教上门是国家特殊教育资源不够充足的情况下,解决残疾儿童入学率的一个暂时性策略,现行的送教上门质量、次数实际上难以满足孩子发展的真实需求。“不送”有两种可能,一是通过送教,引领那些原本有条件(自身条件、家庭支持条件)到校就读的孩子回到学校就读享受真正的受教育权利;二是通过送教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让家长能够独立地为孩子提供教育、康复、养护等目标。
*来校就读的意义:丰富及改善刺激环境,让个案有机会接触到除家庭以外的环境、人、活动等,置身于丰富的刺激中避免退化;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重建混乱的生活秩序;改善家人的教养技能及态度;有可能的情况下,习得一些力所能及的技能。
*变为资源的途径:接纳该生的存在;作为伙伴互助的资源培养班级其他学生有爱互助的品质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该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活动;作为家校合作的资源,鼓励班级其他学生的家长,重建家长希望。
16.一名极重度发育迟缓的学生最初来校时,对周围的一切完全无感,甚至对叫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反应,上课时只是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经过2年的教育,该生有时会在课堂上尖叫、有时会自哼歌、有时会非常兴奋、到新环境里上课会下座位跑向好奇的事物……你如何看待这名学生前后的变化?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他?
答题要点:
*关于变化的看待:看起来其行为问题增多了,给班级的管理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生从不动到好动实际上也是一种发展,从无感到有反应说明了在学校的这几年里面他的学习能力在一点点被唤醒,这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帮助的方案:
创建生探索新环境的机会、平台,鼓励生探索学习;
多关注生,设计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活动,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可能性;
必要时,开展一对一的教学,对其进行激发潜能、补偿先备技能的训练;
一日活动中融入其发展目标,随时进行练习、强化等,巩固所学;
家校合作,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学校常规、生活技能等内容延展到其日常生活中,由家长进行家庭训练。
(还可根据老师的理解进行拓展,具有合理性即可得分)
17.你认为培智学生具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吗?你认为该如何培养培智学生的主动学习及探索的能力呢?
答题要点:
*关于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从人的共性来看,培智学生也具备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如到了新环境他们也会感到好奇,只是遇到需要思考的任务时他们主动学习探索的动力会大打折扣,让人误认为他们不具备这些能力。
*如何培养:
首先,在理念上要相信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探索式学习的机会;
其次,具体操作层面,当提出问题或给出任务之后,留足够学生思考、反应的时间,等待;
接着,如果学生无法作答或者完成任务,对问题进行拆解,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思考发现答案,使用学习单进行视觉提示,对答案进行完整的陈述。任务性活动,可采取“手下手”的策略引导生开始活动,只做最少最必要的支持。
最后,注意任务的适宜性,难度适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让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的难度);问题的具体性,可回答。
少儿编程教育是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解难能力的课程。
少儿编程学习年龄段:
4-6岁:少儿编程小游戏
这一阶段不必刻意学习,可以玩一些不含字母的编程小游戏,比如用指令控制一个角色到达终点,绕过障碍物,用循环来完成重复任务等等。
7-9岁:可视化少儿编程学习
这一阶段孩子的逻辑思维开始更快地发展,家长可以为孩子安排系统的编程学习计划,但还是要以兴趣为主,让孩子喜欢上编程。7-9岁的孩子可以用可视化的编程工具来完成稍微复杂一些的任务,比如Scratch少儿编程、App Inventor等。
10+岁:代码编程语言学习
10+岁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一门真正的编程语言,比如Python,初步学习算法、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编程,尝试编写软件。也可以接触一些硬件编程,比如用Arduino做个小机器人等等。
扩展资料:
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将编程纳入中小学基础课,我国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提出在中小学阶段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可见,编程学习低龄化,正成为教育的新趋势。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电子产品深入影响着这些少儿的日常生活,学编程未必是拔苗助长。在分析、设计、优化的编程实践中,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将得到锻炼。
不可否认,时下的少儿编程行业有待规范,但这并非编程本身的错,关键在于如何让它更好地与少儿对接。多一些图形化编程、趣味化教学的探索,多一些由易到难的课程设置,必将有更多孩子进入编程的大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大家谈:少儿编程热,需要冷思考
游戏化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的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这对幼儿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
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当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地活动。
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首先,游戏是幼儿自主的、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学前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以及反复练习的需要,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且容易在游戏当中接受教育。
其次,游戏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
第三,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兴趣性、娱乐性是游戏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以及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以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他们通过操作材料、物品,在游戏当中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
第四,游戏具有具体性。幼儿游戏有主题情节,有实物材料,有具体的活动和实际的动作等等,游戏的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多变,这种具体性适用于适合于幼儿的认识和心理活动特征,比如,幼儿的直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兴奋大于控制心理活动无意性等等。
第五,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比如在建构游戏当中,幼儿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地调节和控制,养成坚持性,在游戏当中学习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完成搭建任务等等,因此有人说儿童不是由于自由才进行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变得自由了。
总之,分析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和特点,是幼教工作者利用游戏做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地指导游戏的前提。
(二)、教学
关于教学,我国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人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等,他们有机结合,相互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首先,幼儿是通过摆弄、操作、观看、触摸、倾听等感受客观事物,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获取感性经验的。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相互作用过程当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是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特点之一。
其次,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过游戏,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同伴或周围熟悉的人们的语言、表情、声调、技能、举止行为等等,以习得易于理解、力所能及的语言、道德行为、习惯、技能等等。所以,给予幼儿良好的榜样,通过正确示范进行学习是幼儿园教学的又一特点。
第三,幼儿期语言发展迅速,能较好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学习,但是这一时期的语言概括性还很差,思维存在很大的具体性,幼儿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必须和具体事物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之一。
第四,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的新意刺激,引起探究和兴趣,但是幼儿的兴趣不持久,因此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引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幼儿主动学习,鼓励、支持参与幼儿自发的探究学习活动。
第五,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缺乏,具体形象思维、注意力不稳定,抑制能力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等特点,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来进行。
(三)、游戏化教学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游戏和教学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是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途径,我们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更不能混为一谈。做为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教学的整个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当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当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游戏化教学特征
首先,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指南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未进学校大门就已经产生厌学情绪。而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育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当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
其次,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也就是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
最后,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活动当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当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比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以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和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课堂当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活动、教育内容,恰当的选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首先,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当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其次,以假想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假想,比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当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来吸引幼儿参加活动,比如在美术活动当中,蛋壳、贴画、老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是熊妈妈家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一种是对情景进行假想,在生活、活动组织当中,老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的越多。在这类活动当中,教师较多的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第三,以做做玩玩的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又一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当中进行,也可以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的选择,这类活动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第四,以比赛的方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方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组织活动过程当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在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服比赛和叠被比赛中,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二)、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的融入教学。
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何使之有机的融入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解决的又一个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当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当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逐渐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目的来的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当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称为学习活动延伸的区域活动所替代。
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当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当中生成游戏。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种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因而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在社会领域活动当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比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角色的理解,在游戏当中表现出来。
在教学活动当中运用生成策略,适宜地引发幼儿的创新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教学和游戏自然和有机的融为一体。
三、游戏化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负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其次,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根据皮亚杰儿童心理理论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第三,最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或者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更不能混为一谈。但是,他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园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所以,老师们要记住幼儿园集体教学采用游戏化的方式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请简述什么是工作分析法?工作分析法的用途及目的是什么?再举一个实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工作分析法。
答题要点:
*工作分析法:将复杂技巧与概念分析成小步骤的学习策略。将一个具体的目标动作,依照发生的逻辑顺序,细分为数个独立的分解动作或因素,使学生能在完成个分解动作(要素)后,能串联成目标动作。(用自己的话阐述相近的意思也可以)
*工作分析法用途:教授学生某项技能、某个目标行为、某个概念/知识等;
*工作分析法的目的:创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发现教学困难之所在,观察学生的能力水平。
*实例:以某项技能或知识点为例,进行步骤分解说明。
2.链锁法包括哪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哪些要素?举一个教学实例说明“逆向链锁法”的运用。
答题要点:
*链锁法的三种形式:顺向链锁、逆向链锁、整个任务呈现;
*链锁方式选择的决定要素:一是目标行为复杂性;二是个案的学习能力;
*顺向链锁的运用:先教系列的第一步,然后再教第二步,并将第二步与第一步联系起来,以此类推,再教后续的步骤,指导掌握整个链。(如整理床铺:把被子铺平——被子的长边对折——把被子的另一边也对折——再次折叠——把叠好的被子放在床头——拉平床单)
*逆向链锁的应用:先教最后一步,再教倒数第二步,并将倒数第二步与倒数第一步连起来训练,以此类推,逐渐逆向传递至任务链的开端。(如穿套头衫:整理好衣服——将两只手伸进袖子里——将领口套在头上——拿起衣服——区分衣服的正反面)
*整个任务呈现:个案每一次学习都要完成整个任务。
3.什么是“教康结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你可以以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教康结合”?
答题要点:
*教康结合:是指教育技术与康复技术相结合的特殊教育综合干预方法。从广义上说特殊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康复”,属于康复的一个类别,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教育”+“医疗康复”
*“教康结合”路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康复目标发挥教育本身的康复功能,如在生活语文中融入口肌训练、构音训练、口语表达等康复目标;通过一对一个训进行专门的康复训练,支持学生更好地参与教育;采取“学校+康复机构”协同服务个案的模式实现教康结合。
4.特殊教育中评估的类别有哪些?举例说明每一类评估分别指什么?作为特殊教育教师你认为最为常见的评估方式是什么?
答题要点:
*评估类别:标准化评量、非标准化评量、非正式评量(观察)
*标准化评量:使用有常模的量表进行的评估,如使用韦氏智力测评、PEP-3、VB-MAPP等量表进行的评量。
*非标准化评量:使用无常模的量表进行的评估,如培智国家课程标准评量、双溪课程评量、各类检核表评量。
*非正式评估:主要至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动作、感官知觉、认知、生活自理、情绪行为、语言沟通等各方面的表现、能力。是特殊教育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评估方式。
5.简述什么是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实施的教学形式有哪些?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IEP)?IEP包含哪些内容?IEP制定及实施人员有哪些?
答题要点:
*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植根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
*个别化教育实施的教学形式: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一对一个别教学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为接受特殊教育的每一位残疾学生而制定的适应其个人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
*IEP的内容:个案的发展水平(先备能力)、教育及环境支持资源;个案的长短期目标;需要的服务及支持(如辅具、理念、物质等);实施教育服务的时限、日期;以一年为周期的评估目标、评估办法及评估日程等。
*IEP制定及实施的人员: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家长(常带人)、学生本人、行政人员。
学生的IEP应关注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国家课程标准与学生生涯发展的关系?如何理解IEP目标与教材的关系?
答题要点:
*IEP关注的核心要素:服务学生的生涯发展(全人发展)的核心素养
*国标与学生生涯发展的关系:国家课程标准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学习需要达标的纲领性标准,是实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等方方面面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基于促进学生发展而生发的产物,其规定的学习内容围绕促进学生发展奠基学生全生涯的发展。要真正实现服务学生的生涯发展,在必要时要进行校本化的处理。
*IEP目标与教材的关系:IEP是纲领,教材是实现IEP的载体、服务IEP,选择何种教材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实现IEP目标。
7.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分别以一个例子说明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叙写的表述要点。IEP目标来源于何处?
答题要点:
*长期目标:是指需要相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目标,比如一年/半年,其叙写具有概述性,如提高书写能力;提高生活技能。
*短期目标:通常是指对应长期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实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如一个月/更短的时间,叙写时需要做到具体、可评估,实现的时限以及具体化的程度取决于个案本身的能力,如对应提高书写能力的短期目标,可能有:能完成3点连成线;能描红一个笔画的汉字;能独立书写3个笔画内的汉字;对应提高生活技能的短期目标:在协助下能穿套头衫,能独立传套头衫,能完成挤牙膏,大人给自己刷牙时会配合大人等。
8.什么是差异化教学?在做教学设计时,为什么要先做学情分析,再做内容分析?
答题要点:
*差异化教学: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个体和群体,给他们不同的学习资源,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而达到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学习目的。在特殊教育中差异化教学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先学情再内容的缘由:个别化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要求所有的活动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只是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前应先分析学情,在学情的基础上再选择教学内容。
9.一个完整规范的培智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应包含哪些要素?请选择重要要素说明其所包含的内容。
答题要点:
*要素:课题、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信息技术支持策略、教学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后)。
*应包含的内容:
(1)学情分析:基本能力、学习本主题的先备能力情况、信息技术素养
(2)教学内容分析:主题内容、功能、在学习中的地位
(3)教学目标:3维目标、康复目标
(4)教学资源准备:教具、学具、电子资源、课件等
(5)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步子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6)教学流程:导入、新授、练习、课堂小结、拓展活动等,要融入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板书、分层活动/差异化教学活动呈现、师生活动、信息化支持策略等关键要素。
10.集体教学中的学情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请以自己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主题为例进行陈述。
答题要点:
*学情分析的内容:
基本能力:认知、思维、动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学习特点:学习的通道、喜欢的学习方式、喜欢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游戏、实操)等
与主题相关的先备技能:如生活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
根据个体各方面的情况所进行的分组/分层安排
*结合自己的教学主题进行具体阐述,说到以上要点。
你认为作为一名培智的任课教师应该遵守哪些常规以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答题要点:
*完成学生的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
*执行学校相关教学常规: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活动、备课件)、认真组织教学活动、课后及时反思、完成教学后测;
*严格遵守学校5分钟候课制度;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等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以上内容仅做参考)
12.作为班级的学科教师,你会如何协同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做好班级学生的教育工作?
答题要点:
*遵照班主任对班级教学的安排与统整,及时有效完成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评估、班级教学资料整理等内容;
*在主题式教学中协同其他学科老师完成同一主题中本学科的目标,共同为促进学生发展而努力;
*执行班主任关于学生常规、秩序、行为方面的统一要求,达到多重复的效果,实现团队协作育人;
*当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时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及时向班主任反馈情况;
*发现学生受伤等特殊情况及时与班主任沟通。
等
(以上为基本要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况进行补充)
13.在集体教学中落实个别化教育的路径有哪些?以实际的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说明你对这些路径的应用。
答题要点:
*个别化教育的落实路径: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课后补救等
*教学案例:分层目标/差异化教学的个性化目标配对——有针对性性的分层活动/个体活动/分组活动——有针对性性的支持策略
(所陈述案例应体现以上核心要点,如以“读花”这一教学点展开阐述,如何设计分层目标、分层活动、个性化支持策略)
14.什么是送教上门?一年20次的送教上门可以为极重度残疾儿童及其家庭带去什么?
答题要点:
*送教上门:特殊儿童的一种教育安置模式,指对因病或极重度残疾不能到校就读的儿童实施到其家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
*送教带去:国家的政策,学校和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真心陪伴;正确的教养技能;学习知识及获得康复的机会;家庭支持,如环境调整建议、教养常识等;物质资源:学习资源、生活资源、其他社会资源等。
15.为什么有人说送教的终极目标是“不送”?一名重度发育迟缓的儿童来校就读对于他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或者作用?你如何将一名重度儿童变为你的“教学资源”而非“累赘”?
答题要点:
*为何以“不送”为目标:送教上门是国家特殊教育资源不够充足的情况下,解决残疾儿童入学率的一个暂时性策略,现行的送教上门质量、次数实际上难以满足孩子发展的真实需求。“不送”有两种可能,一是通过送教,引领那些原本有条件(自身条件、家庭支持条件)到校就读的孩子回到学校就读享受真正的受教育权利;二是通过送教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让家长能够独立地为孩子提供教育、康复、养护等目标。
*来校就读的意义:丰富及改善刺激环境,让个案有机会接触到除家庭以外的环境、人、活动等,置身于丰富的刺激中避免退化;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重建混乱的生活秩序;改善家人的教养技能及态度;有可能的情况下,习得一些力所能及的技能。
*变为资源的途径:接纳该生的存在;作为伙伴互助的资源培养班级其他学生有爱互助的品质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该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活动;作为家校合作的资源,鼓励班级其他学生的家长,重建家长希望。
16.一名极重度发育迟缓的学生最初来校时,对周围的一切完全无感,甚至对叫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反应,上课时只是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经过2年的教育,该生有时会在课堂上尖叫、有时会自哼歌、有时会非常兴奋、到新环境里上课会下座位跑向好奇的事物……你如何看待这名学生前后的变化?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他?
答题要点:
*关于变化的看待:看起来其行为问题增多了,给班级的管理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生从不动到好动实际上也是一种发展,从无感到有反应说明了在学校的这几年里面他的学习能力在一点点被唤醒,这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帮助的方案:
创建生探索新环境的机会、平台,鼓励生探索学习;
多关注生,设计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活动,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可能性;
必要时,开展一对一的教学,对其进行激发潜能、补偿先备技能的训练;
一日活动中融入其发展目标,随时进行练习、强化等,巩固所学;
家校合作,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学校常规、生活技能等内容延展到其日常生活中,由家长进行家庭训练。
(还可根据老师的理解进行拓展,具有合理性即可得分)
17.你认为培智学生具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吗?你认为该如何培养培智学生的主动学习及探索的能力呢?
答题要点:
*关于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从人的共性来看,培智学生也具备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如到了新环境他们也会感到好奇,只是遇到需要思考的任务时他们主动学习探索的动力会大打折扣,让人误认为他们不具备这些能力。
*如何培养:
首先,在理念上要相信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探索式学习的机会;
其次,具体操作层面,当提出问题或给出任务之后,留足够学生思考、反应的时间,等待;
接着,如果学生无法作答或者完成任务,对问题进行拆解,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思考发现答案,使用学习单进行视觉提示,对答案进行完整的陈述。任务性活动,可采取“手下手”的策略引导生开始活动,只做最少最必要的支持。
最后,注意任务的适宜性,难度适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让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的难度);问题的具体性,可回答。
上一篇:串讲知识点做什么游戏
下一篇:串联知识的游戏模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