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知识问答游戏题目
2024-12-30 00:26:05
0

一、传统节日纪日法文化常识

1.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选择题

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选择题 1.中国传统节日问答题选择题及答案

春节、元宵一、选择题1.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2.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A*** B藏族 C彝族 D苗族3.自汉朝的哪个皇帝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A汉高祖 B汉元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4.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A4500年 B4000年 C3500年 D 3000年5.春节有很多别称,下列选项不是春节的别称的是 A岁日 B元日 C正旦 D元首6.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在那一年举办的?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7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这一习俗源于 A春秋 B汉朝 C唐朝 D宋朝8.我国废除农历,采用阳历是在什么时候?A1912年 B1937年 C1949年 D1951年9.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A吃元宵 B赏花灯 C舞龙、舞狮 D贴窗花10.元宵节最早可追溯到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11.元宵节的兴起与哪个宗教有关?A道教 B***教 C基督教 D佛教12.元宵节又被称为 A上元节 B中元节 C下元节 D灯谜节13.下列传说与元宵节无关的是 A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B汉文帝纪念平吕 C点彩灯 D敖年守岁14.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猜灯谜源于 A周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15.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元宵流行于 A唐朝 B五代十国 C宋朝 D元朝答案1-5BACDA 6-10CDABD 11-15DADCC清明1.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清明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C.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D.远上寒山十近斜,白云深处有人家2.扫墓活动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A前十五天 B.前二十天 C.前十天或后十天 D.前五天3.以下不属于清明的风俗的是 A.扫墓 B.踏青 C.门旁插柳和戴柳枝帽 D.种花4.下列传统节日中,哪个来源于二十四节气。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5.中国有多少个名族过清明节 A15 B.50 C.25 D.306.以下不是清明节的别称的是 A鬼节 B扫坟节 C冥节 D中元节7下列说法与清明不符的是 A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D.清明时节雨纷纷8.清明节不吃的是 A青团子 B馓子 C粽子 D粥9.清明是农历(A) A4三月初三 B三月初四 C三月初五 D三月初六10.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没有 A糯米酪、B麦酪、C杏仁酪扬 D汤圆答案DDDDC DBCAD七夕1.七夕传说与下列哪对人物有关: A后翌、嫦娥B梁山伯、祝英台 C牛郎、织女D周杰伦、侯佩岑2.以下哪种物品与七夕节风俗有关?A巧果,花瓜,双七水,拜仙禾 B抄手,柳木,冷食,角黍 C香囊,菊花,花糕,桂浆3.下列不是七夕节的别称的是 A.女儿节 B七月七 C.乞巧节情人节4.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七夕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D.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5."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它的原料没有 A.面 B枣 C.糖和蜜 D芝麻6. 2010年6月至7月,人民日报陆续刊发了知名作家陈建功、梅洁、王剑冰赞美郧西瑰丽山水和“七夕”文化的美文,它们分别是:A.《好山好水好安家》、《天河》、《五龙河神韵》B.《好山好水好安家》、《白发上津城》、《天河》C.《白发上津城》、《五龙河神韵》、《天河在郧西》7.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茼反关于七夕的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CADDB CBC。

2.谁给我15道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问答题(选择题,千万别忘记附上答案

加粗为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纷呈,其中墨家作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思想流派,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下列不是墨子思想内容的是()

A、兼爱 B、尚能C、非攻 D、尚贤

2、歌谣在我国历史悠久,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原始歌谣不具备有()的特点。

A、优美的旋律B、劳动的内容 C、简短的形式 D、朴素的风格

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白话文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家》 D、《斯人独憔悴》

4、我国宋代豪放派最杰出的词人是()

A、苏轼B、辛弃疾 C、欧阳修 D、周邦彦

5、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的()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A、6月第二个周三 B、6月第二个周日

C、6月第二个周六D、5月第二个周六

6、安徽也有许多文化景观和文化现象,下列哪个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A、黄山 B、西递古村 C、黄梅戏D、寿县古城

7、众所周知,春节是我国的第一大节日,而()是继春节后的第二大的节日。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D、清明节

8、《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各有所长,其中()擅长射技。

A、关胜 B、燕青 C、秦明 D、花荣

9、明清时期出现的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

A、《三国演义》B、《儒林外史》 C、《水浒传》 D、《孽海花》

10、1明朝晚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白话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三言”和“二拍”,其中“二拍”的作者是()

A、冯梦龙B、凌濛初 C、金圣叹 D、施耐庵

11、唐人重视功名,渴望在军队中的表现建功立业,当时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人生价值观,此句诗出自()

A、杨炯的《从军行》B、李白的《侠客行》

C、高适的《燕歌行》 D、王昌龄的《从军行》

12、苏轼门下学士众多,下列()不属于“苏门四学士”。

A、黄庭坚 B、秦观 C、张耒 D贺铸

13、下列诗人中,()不是盛唐时期的。

A、王维、孟浩然 B、高适、岑参 C、李商隐、杜牧D、李白、杜甫

14、《红楼梦》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是指()

A、香菱B、探春 C、晴雯 D、湘云

15、《红楼梦》中,()认为魏晋以来好诗只有“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两句。

A、惜春 B、邢岫烟 C、妙玉D、元春

3.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目给我答案

填空 1.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作().全书分为()五大部分,记载了年的历史,共()卷,()字. 2.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品,作者().它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时节汴河两岸的风光,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3.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四省,全长约()公里,自开凿到现在已有()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线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简答 1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2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它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3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的标志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4.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你同意吗,为什么? 1.史记,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一百三十篇52万多字 2.张择端,清明时节,10 3.河北、山东、江苏、浙江,2500年 1.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3.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可以参考这个网站?si=1 4.对于长城,余秋雨在里面的观点其实认为修筑长城并非帝王的万事之业,而是劳民伤财的事.在里.余秋雨把都江堰和长城想比较,一是因为都江堰是秦朝太守李冰修筑的,而长城也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的.他是在说,秦始皇的长城和李冰的都江堰哪个更"高明"而余秋雨在书里已经说了自己的看法.长城,虽为抵御外敌侵犯,但是秦朝早已灭亡,万事之业只不过是梦幻泡影而都江堰,世世代代为成都大地带来福祗。

4.求端午节文化常识问卷

农历5月5日是传统节日——端午。

在这一天,各地群众都要开展如中华经典诵读、龙舟竞渡以及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人们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只有了解,才能谈得上传承。

在"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开展之际,我们藉问卷调查这一形式,以加深大家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贵州日报编辑部 1、你知道端午节农历是哪一天吗? A.知道 B.不知道2、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吗? A.非常清楚 B.完全不知道 C.仅知道一点,比较模糊3、在你心目中端午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A.拥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B.跟家人朋友聚会的一个理由 C.已经淡忘的普通节日,过不过都无所谓 4、在端午节的下列风俗中,你今年肯定会参加的有哪一项?(多选) A.赛龙舟 B.包粽子 C.戴香袋 D.挂艾草 E.吃粽子、鸭蛋等 F.其他民俗活动 G.不参加任何活动5、按习俗,端午节要悬挂白艾、菖蒲,佩香囊,戴荷包,饮抹雄黄酒等,你知道它们的科学功用吗?(多选)A.避邪B.驱鬼C.除秽D.保健E.居室清洁6、我国老百姓过端午节历来有扫屋除尘的传统习惯。

在我们所在城乡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推行"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中,你会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参与? A.参加单位组织的活动B.打扫自己的居室C.发动身边的人都参与7、在你家里,参与动手包粽子一般是谁: A.奶奶或外婆 B.妈妈C.我自己D.其他亲戚E.没人会包,买现成的8、端午节各地***都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喜爱的各类水上体育活动,在你的印象中,哪种运动属于端午节特有的? A.踢毽子B.乒乓球C.赛龙舟D.漂流9、今年端午节,你会选择和谁一起过呢? A.家人B.朋友C.一个人D.男/女朋友10、端午这一天,在放假、吃粽子、看龙舟赛的时候,是否会想到端午节和哪位著名诗人有关呢? A屈原B李白C杜甫。

5.行测常识:传统节日

一天的寓意是阖家团圆。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菊花盛开的季节在九月份,所以对应好标志,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的就是重阳节,我们现在又叫老人节,主要寓意是祝老人健康长寿。

以上是按时间顺序整理的一些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希望广大考试把各种节日的主要标志和寓意掌握,以方便能够在考试过程中灵活运用,把主要标志和相应知识点掌握了,接下来通过一道真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

1.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B.这一天人们按照习俗吃冷食

C.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

D.“且分新火试新茶”说的是节日之后的情景

6.关于民风民俗方面的选择题

端午节的习俗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还有作文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准备那一天吃得饱饱的。

还有一首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样,这首儿歌好听吧。

这。

7.

(1)①各民族的家庭文化的不同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4分)②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各民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反映在民族文化上自然会有相同点。

(4分)(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与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将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有利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3分)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有利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3分)(3)①利用班会、校会、社区服务等活动宣传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②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传统节日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发展创新。略。

二、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的知识问答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基本简介

历史发展

节日起源

相关节日

节日习俗

相关传说

相关诗词

气候特点

展开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清明节放假三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

杜牧的《清明》

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编辑本段

历史发展

清明上河图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1]清明节有人在先祖亡亲墓前垂泪,也有人在爱宠坟前掩泣。不止是人有墓地,宠物同样也有墓地。人们为宠物扫墓也跟拜祭祖先差不多,宠物墓前有照片、有白菊、有生前至爱的玩具作陪,还有的以水泥、大理石碑筑就跟人一样。除实体墓地外,宠物网络墓地、纪念博客也蔚然风行。和悼念亲人的网上祭堂一样,宠物祭堂可以祭酒、献花,申请也容易,多数只需输入宠物和主人的名字即可。

编辑本段

节日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2]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编辑本段

相关节日

我国古代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因此清明节正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现代寒食节基本已经并入清明节,但是二者还是有不同之处,有关寒食节还存在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3]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编辑本段

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清明节扫墓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节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清明节插柳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4]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在中医理论机体生长也在于春季,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大家应在这段时间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锻炼。

在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大家对其重视起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清明时期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予以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清明时期还适合进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不宜进食笋、鸡等,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清明节踏青时,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较少活动的人群,做运动需要量力而行,不应过大。老年人活动时心率控制在105次/分钟以内,呼吸控制在24次/分钟以内,中青年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

清明节是踏青扫墓、追悼先人、悲痛伤感的祭祀节日。在凭吊先人的同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清明节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同时也利于心理健康。但是在这段时期,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清明节很容易触景伤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特别是老年人在扫墓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大家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得过久。这段时期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高发期。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不宜过度伤心,要注意情绪的调节,需要找亲人、朋友陪伴,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

三、我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题。

BAACA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1],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一、传统节日纪日法文化常识

1.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选择题

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选择题 1.中国传统节日问答题选择题及答案

春节、元宵一、选择题1.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2.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A*** B藏族 C彝族 D苗族3.自汉朝的哪个皇帝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A汉高祖 B汉元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4.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A4500年 B4000年 C3500年 D 3000年5.春节有很多别称,下列选项不是春节的别称的是 A岁日 B元日 C正旦 D元首6.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在那一年举办的?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7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这一习俗源于 A春秋 B汉朝 C唐朝 D宋朝8.我国废除农历,采用阳历是在什么时候?A1912年 B1937年 C1949年 D1951年9.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A吃元宵 B赏花灯 C舞龙、舞狮 D贴窗花10.元宵节最早可追溯到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11.元宵节的兴起与哪个宗教有关?A道教 B***教 C基督教 D佛教12.元宵节又被称为 A上元节 B中元节 C下元节 D灯谜节13.下列传说与元宵节无关的是 A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B汉文帝纪念平吕 C点彩灯 D敖年守岁14.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猜灯谜源于 A周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15.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元宵流行于 A唐朝 B五代十国 C宋朝 D元朝答案1-5BACDA 6-10CDABD 11-15DADCC清明1.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清明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C.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D.远上寒山十近斜,白云深处有人家2.扫墓活动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A前十五天 B.前二十天 C.前十天或后十天 D.前五天3.以下不属于清明的风俗的是 A.扫墓 B.踏青 C.门旁插柳和戴柳枝帽 D.种花4.下列传统节日中,哪个来源于二十四节气。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5.中国有多少个名族过清明节 A15 B.50 C.25 D.306.以下不是清明节的别称的是 A鬼节 B扫坟节 C冥节 D中元节7下列说法与清明不符的是 A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D.清明时节雨纷纷8.清明节不吃的是 A青团子 B馓子 C粽子 D粥9.清明是农历(A) A4三月初三 B三月初四 C三月初五 D三月初六10.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没有 A糯米酪、B麦酪、C杏仁酪扬 D汤圆答案DDDDC DBCAD七夕1.七夕传说与下列哪对人物有关: A后翌、嫦娥B梁山伯、祝英台 C牛郎、织女D周杰伦、侯佩岑2.以下哪种物品与七夕节风俗有关?A巧果,花瓜,双七水,拜仙禾 B抄手,柳木,冷食,角黍 C香囊,菊花,花糕,桂浆3.下列不是七夕节的别称的是 A.女儿节 B七月七 C.乞巧节情人节4.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七夕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D.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5."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它的原料没有 A.面 B枣 C.糖和蜜 D芝麻6. 2010年6月至7月,人民日报陆续刊发了知名作家陈建功、梅洁、王剑冰赞美郧西瑰丽山水和“七夕”文化的美文,它们分别是:A.《好山好水好安家》、《天河》、《五龙河神韵》B.《好山好水好安家》、《白发上津城》、《天河》C.《白发上津城》、《五龙河神韵》、《天河在郧西》7.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茼反关于七夕的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CADDB CBC。

2.谁给我15道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问答题(选择题,千万别忘记附上答案

加粗为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纷呈,其中墨家作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思想流派,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下列不是墨子思想内容的是()

A、兼爱 B、尚能C、非攻 D、尚贤

2、歌谣在我国历史悠久,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原始歌谣不具备有()的特点。

A、优美的旋律B、劳动的内容 C、简短的形式 D、朴素的风格

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白话文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家》 D、《斯人独憔悴》

4、我国宋代豪放派最杰出的词人是()

A、苏轼B、辛弃疾 C、欧阳修 D、周邦彦

5、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的()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A、6月第二个周三 B、6月第二个周日

C、6月第二个周六D、5月第二个周六

6、安徽也有许多文化景观和文化现象,下列哪个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A、黄山 B、西递古村 C、黄梅戏D、寿县古城

7、众所周知,春节是我国的第一大节日,而()是继春节后的第二大的节日。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D、清明节

8、《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各有所长,其中()擅长射技。

A、关胜 B、燕青 C、秦明 D、花荣

9、明清时期出现的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

A、《三国演义》B、《儒林外史》 C、《水浒传》 D、《孽海花》

10、1明朝晚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白话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三言”和“二拍”,其中“二拍”的作者是()

A、冯梦龙B、凌濛初 C、金圣叹 D、施耐庵

11、唐人重视功名,渴望在军队中的表现建功立业,当时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人生价值观,此句诗出自()

A、杨炯的《从军行》B、李白的《侠客行》

C、高适的《燕歌行》 D、王昌龄的《从军行》

12、苏轼门下学士众多,下列()不属于“苏门四学士”。

A、黄庭坚 B、秦观 C、张耒 D贺铸

13、下列诗人中,()不是盛唐时期的。

A、王维、孟浩然 B、高适、岑参 C、李商隐、杜牧D、李白、杜甫

14、《红楼梦》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是指()

A、香菱B、探春 C、晴雯 D、湘云

15、《红楼梦》中,()认为魏晋以来好诗只有“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两句。

A、惜春 B、邢岫烟 C、妙玉D、元春

3.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目给我答案

填空 1.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作().全书分为()五大部分,记载了年的历史,共()卷,()字. 2.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品,作者().它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时节汴河两岸的风光,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3.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四省,全长约()公里,自开凿到现在已有()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线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简答 1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2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它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3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的标志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4.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你同意吗,为什么? 1.史记,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一百三十篇52万多字 2.张择端,清明时节,10 3.河北、山东、江苏、浙江,2500年 1.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传统文化知识问答游戏题目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3.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可以参考这个网站?si=1 4.对于长城,余秋雨在里面的观点其实认为修筑长城并非帝王的万事之业,而是劳民伤财的事.在里.余秋雨把都江堰和长城想比较,一是因为都江堰是秦朝太守李冰修筑的,而长城也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的.他是在说,秦始皇的长城和李冰的都江堰哪个更"高明"而余秋雨在书里已经说了自己的看法.长城,虽为抵御外敌侵犯,但是秦朝早已灭亡,万事之业只不过是梦幻泡影而都江堰,世世代代为成都大地带来福祗。

4.求端午节文化常识问卷

农历5月5日是传统节日——端午。

在这一天,各地群众都要开展如中华经典诵读、龙舟竞渡以及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人们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只有了解,才能谈得上传承。

在"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开展之际,我们藉问卷调查这一形式,以加深大家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贵州日报编辑部 1、你知道端午节农历是哪一天吗? A.知道 B.不知道2、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吗? A.非常清楚 B.完全不知道 C.仅知道一点,比较模糊3、在你心目中端午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A.拥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B.跟家人朋友聚会的一个理由 C.已经淡忘的普通节日,过不过都无所谓 4、在端午节的下列风俗中,你今年肯定会参加的有哪一项?(多选) A.赛龙舟 B.包粽子 C.戴香袋 D.挂艾草 E.吃粽子、鸭蛋等 F.其他民俗活动 G.不参加任何活动5、按习俗,端午节要悬挂白艾、菖蒲,佩香囊,戴荷包,饮抹雄黄酒等,你知道它们的科学功用吗?(多选)A.避邪B.驱鬼C.除秽D.保健E.居室清洁6、我国老百姓过端午节历来有扫屋除尘的传统习惯。

在我们所在城乡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推行"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中,你会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参与? A.参加单位组织的活动B.打扫自己的居室C.发动身边的人都参与7、在你家里,参与动手包粽子一般是谁: A.奶奶或外婆 B.妈妈C.我自己D.其他亲戚E.没人会包,买现成的8、端午节各地***都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喜爱的各类水上体育活动,在你的印象中,哪种运动属于端午节特有的? A.踢毽子B.乒乓球C.赛龙舟D.漂流9、今年端午节,你会选择和谁一起过呢? A.家人B.朋友C.一个人D.男/女朋友10、端午这一天,在放假、吃粽子、看龙舟赛的时候,是否会想到端午节和哪位著名诗人有关呢? A屈原B李白C杜甫。

5.行测常识:传统节日

一天的寓意是阖家团圆。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菊花盛开的季节在九月份,所以对应好标志,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的就是重阳节,我们现在又叫老人节,主要寓意是祝老人健康长寿。

以上是按时间顺序整理的一些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希望广大考试把各种节日的主要标志和寓意掌握,以方便能够在考试过程中灵活运用,把主要标志和相应知识点掌握了,接下来通过一道真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

1.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B.这一天人们按照习俗吃冷食

C.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

D.“且分新火试新茶”说的是节日之后的情景

6.关于民风民俗方面的选择题

端午节的习俗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还有作文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准备那一天吃得饱饱的。

还有一首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样,这首儿歌好听吧。

这。

7.

(1)①各民族的家庭文化的不同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4分)②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各民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反映在民族文化上自然会有相同点。

(4分)(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与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将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有利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3分)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有利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3分)(3)①利用班会、校会、社区服务等活动宣传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②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传统节日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发展创新。略。

二、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的知识问答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基本简介

历史发展

节日起源

相关节日

节日习俗

相关传说

相关诗词

气候特点

展开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清明节放假三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

杜牧的《清明》

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编辑本段

历史发展

清明上河图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1]清明节有人在先祖亡亲墓前垂泪,也有人在爱宠坟前掩泣。不止是人有墓地,宠物同样也有墓地。人们为宠物扫墓也跟拜祭祖先差不多,宠物墓前有照片、有白菊、有生前至爱的玩具作陪,还有的以水泥、大理石碑筑就跟人一样。除实体墓地外,宠物网络墓地、纪念博客也蔚然风行。和悼念亲人的网上祭堂一样,宠物祭堂可以祭酒、献花,申请也容易,多数只需输入宠物和主人的名字即可。

编辑本段

节日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2]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编辑本段

相关节日

我国古代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因此清明节正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现代寒食节基本已经并入清明节,但是二者还是有不同之处,有关寒食节还存在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3]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编辑本段

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清明节扫墓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节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清明节插柳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4]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在中医理论机体生长也在于春季,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大家应在这段时间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锻炼。

在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大家对其重视起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清明时期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予以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清明时期还适合进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不宜进食笋、鸡等,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清明节踏青时,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较少活动的人群,做运动需要量力而行,不应过大。老年人活动时心率控制在105次/分钟以内,呼吸控制在24次/分钟以内,中青年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

清明节是踏青扫墓、追悼先人、悲痛伤感的祭祀节日。在凭吊先人的同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清明节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同时也利于心理健康。但是在这段时期,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清明节很容易触景伤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特别是老年人在扫墓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大家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得过久。这段时期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高发期。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不宜过度伤心,要注意情绪的调节,需要找亲人、朋友陪伴,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

三、我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题。

BAACA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1],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十八禁游戏排行榜 一、十八禁游戏制作公司ILLUSIONILLUSION(イリュージョン)是日本株式会社Eye One...
steam手柄游戏排行榜 一、steam十大必玩手柄游戏列表:1、《真人快打11》《真人快打11》(Mortal Kombat...
h iphone游戏排行榜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h iphone游戏排行榜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
日本好玩h游戏排行榜 一、日本安卓h性游戏下载.很无语有这么难谁告知!!!您好:成人色情游戏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游戏,正规的应...
hgame游戏排行榜 大家好,hgame游戏排行榜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怪异恐剧院》:令人惊艳的HGame,相...
steam游戏排行榜怎么查 一、steam游戏排行榜在哪里看steam游戏排行榜通过官方网站点击进入Steam官网查看。Stea...
美国app游戏排行榜 一、手游排行榜2023前十名手游排行榜2023前十名:《蛋仔派对》《桃源深处有人家》《泰拉瑞亚》《弹...
td游戏排行榜 一、2023好玩的td游戏好玩的td手游2023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趣味性质的TD游戏也相继...
最新消消乐类的游戏排行榜 一、消消乐游戏排行榜消消乐游戏排行榜如下:《开心消消乐》、《宾果消消消》、《海滨消消乐》、《旋转消消...
单机游戏排行榜2015 一、电脑单机游戏排行榜电脑单机游戏排行榜如下:1、益智类:极品钢琴、水果忍者、会说话的汤姆2、捕鱼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