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类游戏理论知识点归纳
2024-12-22 02:25:35
0

一、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

(一)剩余精力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生物保护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的精力必须寻找方法消耗它,而游戏是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形式、剩余精力愈多,游戏就愈多。斯宾塞认为,活动是动物与人的普遍倾向。但是,动物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随它们在种系演化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等级的不同而不同。低等动物,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于生存活动上。它们不停地忙于寻找食物,逃避敌人,建筑巢穴,以及为下一代准备食宿。除生存之外,它们没有力量来游戏。低等动物用于维持生命的精力较多,剩余精力较少,所以没有游戏或很少有游戏。高等动物用于维持生命的精力相对少,剩余的精力多,就有较多的游戏。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席勒的《美育教育书简》一书:“当狮子不受饥饿所迫,无须和其他野兽搏斗时,它的剩余精力就为本身开辟了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响彻荒野,它旺盛的精力就在这无目的的使用中得到了享受”。小动物和人类的幼儿,由于对自己的生存还没有承担责任,因此,他们的全部精力都是“剩余的”,这种剩余精力通过游戏被消耗掉。

(二)松弛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托扎鲁斯。其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艰苦的脑力劳动使人身心疲劳,这种疲劳需要一定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然而只有当人解除紧张状态时,才可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游戏和娱乐活动可使机体解除紧张状态,具有一种恢复精力、增进健康的机能,所以人需要游戏。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的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厂“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白娱说”。

(三)复演说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幼儿身上的复演。不同年龄的幼儿复演祖先不同形式的本能活动,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他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是可以遗传的,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如幼儿爬树、摇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而玩打猎、捕鱼、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的活动等:幼儿就是要在游戏中根除“史前状态的动物残余”,让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做准备。

二、维果斯基游戏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维果斯基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生平

与皮亚杰是同时期的人物。但不同于皮亚杰认知发展泛宇宙统一的观点,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文化、社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但由于其理论中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在1936至1956年间受到苏联政府当局的打压,禁止讨论其理论。

直至60年代,维果茨基的理论才受到美国心理学界的重视。维果茨基(1896-1934)出生于白俄罗斯(发音为:比罗卢西亚。在俄语中词根“白”的发音为“比拉”)的一个小镇——奥沙,1913年维果茨基完成了大学预科学习。

凭借优异的素质赢得了一枚金质奖章,在只有百分之三的犹太学生可以进入莫斯科大学的情况下,虽几经周折最终还是被莫斯科大学录取。当时维果茨基感兴趣的学科是历史与哲学,但他接受父母的意见选择了医学,一月之后,又转到了法学院。

强烈的求知欲使维果茨基1914年决定同时在莫斯科大学和沙尼亚夫斯基人民大学同时就读。维果茨基在历史、哲学、心理学等方面打下了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坚持文学研究。

三、经典游戏理论解读

经典游戏理论解读精选

游戏的历史没有尽头,有了人类就有了游戏,游戏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而不断发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儿童游戏的行为,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游戏理论。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这些理论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下面由我带来这六大经典游戏理论的解读。

一、剩余精力说

剩余精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诗人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他们认为,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的剩余的力量产生的。他们认为:“高级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他们还有剩余的精力,这种剩余的精力就要找出路消耗、发散出来,否则就会像不透气的蒸汽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形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就产生了游戏。”席勒认为,幼儿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所以只有游戏,游戏是剩余精力无目的的支出。斯宾塞提出,生物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幼儿在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就产生游戏。

剩余精力说似乎反映了一个我们熟知的常识,当我们在工作或学习以后,如果觉得还有时间和精力,我们就会通过积极的娱乐活动去打发时间和精力。

二、松弛说

德国的拉察鲁斯及裴茄克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游戏产生于人们的劳动,游戏可以减轻人们劳动和学习上的疲劳。幼儿在紧张的学习后,为娱乐而游戏。

松弛说反映了一个我们的'日常经验,休闲活动有助于长时间工作后的精力恢复,当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感到疲劳的时候,常常会通过娱乐去放松一下,以使身心得到调整。在幼儿教育中,这个理论可使幼儿的生活处于动静交替、劳逸互补的有序结构中。

三、生活预备说

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卡尔·格罗斯认为,在幼儿时代就要游戏,而游戏是未来生活中最好的预备。游戏是人和动物都有的天赋本能活动,是生物不变的本性。他认为,每个动物都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都要有一个锻炼自己生存竞争的能力,游戏是准备生存,练习本能最好的形式。他认为小狗咬着玩是为了练习猎捕的能力,小猫玩球是为了练习捕鼠,而女孩玩娃娃是为了将来做母亲和妻子。游戏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在儿童游戏中首先见到的,是儿童不成熟的动作的反复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们在儿童游戏中还见到的,是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这些模仿中的稚拙行为,确实是一种成人活动的不成熟的形式。虽然每个儿童都有天赋的独立生存的可能性,但是这成熟的生存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先以不成熟的方式,在非正式的生存活动中进行实践。也许这就是格罗斯分析的儿童游戏的原因。

四、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认为,游戏是复演祖先的生活史,是遗传活动的表演,游戏是重复祖先的进化过程。如孩子玩打猎游戏,就是重复原始人的生活,捉迷藏的游戏就是反映当时原始人躲藏野兽保护自己,幼儿喜欢爬树,就是重复人猿的乐趣,幼儿喜欢玩水,就是重复祖先在水中寻找食物。霍尔认为游戏就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重复人类发展的历史,幼儿游戏是种族行为的复演。霍尔把人类发展分五个阶段(从原始人至现代人):

1.动物阶段,是指类人猿阶段。幼儿表现是本能的反应,如吸吮、哭泣、抓爬、站立。

2.未开化阶段,是指靠猎取动物为生阶段。幼儿表现玩追逐游戏,丢手绢游戏和捉迷藏游戏等。

3.游牧阶段,靠游牧为生。幼儿表现出爱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游戏,爱护小动物的游戏等。

4.农业、耕种阶段。幼儿表现为玩娃娃、玩具、挖地、挖河等游戏。

5.城市阶段,也称部落阶段。幼儿表现出小组游戏,由单个人玩发展成为一群人一起玩。

可以想象,儿童的动作表象思维与原始民族接近,其游戏行为具有原始稚拙的形态也就能够理解了,正如类似于用石块切割、用人力搬运这样的早期行为,也会出现在今天的儿童游戏中。显然,游戏的原因是为了消除那些不应呈现于现代生活中的原始本能,以便能以一种新的活动方式去取代它。

预演论和复演论是从两个相对的角度来论述游戏原因的,他们都用生存本能来作出解释,一个把游戏看成是对天赋生存本能的强化,一个把游戏看成是原始生存本能的弱化,一个把游戏看成是预演未来,一个把游戏看成是复演过去。看来,游戏一方面是对未来的预演,如那些在游戏中逐步增强的各种技能,这对未来生活有用;一方面是在复演过去,如那些在游戏中必然出现的幼稚行为,在现在和将来的成人生活中已经或将被淘汰。正是这种不断地复演过去,预演未来的一代代儿童游戏形式,勾画了一条人类社会从原始进入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轨迹。

五、生长说

美国阿普利登提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美国奇尔摩还认为,幼儿通过游戏可以生长,游戏是练习生长的内驱力。

六、成熟说

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反对生活预备说,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表现。如运动的目标不明确,冲动、好动,对周围环境有直接的激情。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有三种欲望: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游戏的特点与童年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由于有童年,才会有游戏。他的理论是游戏动力理论的一种。

经典的游戏理论由于是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带有浓厚的生物学色彩,有着明显的从先天的、本能的、生物学的标准看待儿童的游戏,否认游戏的社会本质的缺陷;它们是主观思辩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没有真正揭示游戏的本质。但是它们却或多或少地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却又令人困惑、令人着迷的现象,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它们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究竟什么是游戏以及游戏对游戏者意味着什么是生物学所不能解释的,心理学逐渐在游戏研究中占着重要地位。

;

一、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

(一)剩余精力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生物保护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的精力必须寻找方法消耗它,而游戏是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形式、剩余精力愈多,游戏就愈多。斯宾塞认为,活动是动物与人的普遍倾向。但是,动物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随它们在种系演化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等级的不同而不同。低等动物,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于生存活动上。它们不停地忙于寻找食物,逃避敌人,建筑巢穴,以及为下一代准备食宿。除生存之外,它们没有力量来游戏。低等动物用于维持生命的精力较多,剩余精力较少,所以没有游戏或很少有游戏。高等动物用于维持生命的精力相对少,剩余的精力多,就有较多的游戏。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席勒的《美育教育书简》一书:“当狮子不受饥饿所迫,无须和其他野兽搏斗时,它的剩余精力就为本身开辟了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响彻荒野,它旺盛的精力就在这无目的的使用中得到了享受”。小动物和人类的幼儿,由于对自己的生存还没有承担责任,因此,他们的全部精力都是“剩余的”,这种剩余精力通过游戏被消耗掉。

(二)松弛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托扎鲁斯。其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艰苦的脑力劳动使人身心疲劳,这种疲劳需要一定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然而只有当人解除紧张状态时,才可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游戏和娱乐活动可使机体解除紧张状态,具有一种恢复精力、增进健康的机能,所以人需要游戏。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的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厂“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白娱说”。

(三)复演说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幼儿身上的复演。不同年龄的幼儿复演祖先不同形式的本能活动,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他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是可以遗传的,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如幼儿爬树、摇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而玩打猎、捕鱼、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的活动等:幼儿就是要在游戏中根除“史前状态的动物残余”,让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做准备。

二、维果斯基游戏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维果斯基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生平

与皮亚杰是同时期的人物。但不同于皮亚杰认知发展泛宇宙统一的观点,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文化、社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但由于其理论中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在1936至1956年间受到苏联政府当局的打压,禁止讨论其理论。

直至60年代,维果茨基的理论才受到美国心理学界的重视。维果茨基(1896-1934)出生于白俄罗斯(发音为:比罗卢西亚。在俄语中词根“白”的发音为“比拉”)的一个小镇——奥沙,1913年维果茨基完成了大学预科学习。

凭借优异的素质赢得了一枚金质奖章,在只有百分之三的犹太学生可以进入莫斯科大学的情况下,虽几经周折最终还是被莫斯科大学录取。当时维果茨基感兴趣的学科是历史与哲学,但他接受父母的意见选择了医学,一月之后,又转到了法学院。

强烈的求知欲使维果茨基1914年决定同时在莫斯科大学和沙尼亚夫斯基人民大学同时就读。维果茨基在历史、哲学、心理学等方面打下了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坚持文学研究。

三、经典游戏理论解读

经典游戏理论解读精选

游戏的历史没有尽头,有了人类就有了游戏,游戏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而不断发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儿童游戏的行为,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游戏理论。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这些理论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下面由我带来这六大经典游戏理论的解读。

一、剩余精力说

剩余精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诗人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他们认为,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的剩余的力量产生的。他们认为:“高级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他们还有剩余的精力,这种剩余的精力就要找出路消耗、发散出来,否则就会像不透气的蒸汽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形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就产生了游戏。”席勒认为,幼儿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所以只有游戏,游戏是剩余精力无目的的支出。斯宾塞提出,生物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幼儿在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就产生游戏。

剩余精力说似乎反映了一个我们熟知的常识,当我们在工作或学习以后,如果觉得还有时间和精力,我们就会通过积极的娱乐活动去打发时间和精力。

二、松弛说

德国的拉察鲁斯及裴茄克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游戏产生于人们的劳动,游戏可以减轻人们劳动和学习上的疲劳。幼儿在紧张的学习后,为娱乐而游戏。

松弛说反映了一个我们的'日常经验,休闲活动有助于长时间工作后的精力恢复,当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感到疲劳的时候,常常会通过娱乐去放松一下,以使身心得到调整。在幼儿教育中,这个理论可使幼儿的生活处于动静交替、劳逸互补的有序结构中。

三、生活预备说

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卡尔·格罗斯认为,在幼儿时代就要游戏,而游戏是未来生活中最好的预备。游戏是人和动物都有的天赋本能活动,是生物不变的本性。他认为,每个动物都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都要有一个锻炼自己生存竞争的能力,游戏是准备生存,练习本能最好的形式。他认为小狗咬着玩是为了练习猎捕的能力,小猫玩球是为了练习捕鼠,而女孩玩娃娃是为了将来做母亲和妻子。游戏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在儿童游戏中首先见到的,是儿童不成熟的动作的反复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们在儿童游戏中还见到的,是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这些模仿中的稚拙行为,确实是一种成人活动的不成熟的形式。虽然每个儿童都有天赋的独立生存的可能性,但是这成熟的生存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先以不成熟的方式,在非正式的生存活动中进行实践。也许这就是格罗斯分析的儿童游戏的原因。

四、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认为,游戏是复演祖先的生活史,是遗传活动的表演,游戏是重复祖先的进化过程。如孩子玩打猎游戏,就是重复原始人的生活,捉迷藏的游戏就是反映当时原始人躲藏野兽保护自己,幼儿喜欢爬树,就是重复人猿的乐趣,幼儿喜欢玩水,就是重复祖先在水中寻找食物。霍尔认为游戏就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重复人类发展的历史,幼儿游戏是种族行为的复演。霍尔把人类发展分五个阶段(从原始人至现代人):

1.动物阶段,是指类人猿阶段。幼儿表现是本能的反应,如吸吮、哭泣、抓爬、站立。

2.未开化阶段,是指靠猎取动物为生阶段。幼儿表现玩追逐游戏,丢手绢游戏和捉迷藏游戏等。

3.游牧阶段,靠游牧为生。幼儿表现出爱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游戏,爱护小动物的游戏等。

4.农业、耕种阶段。幼儿表现为玩娃娃、玩具、挖地、挖河等游戏。

5.城市阶段,也称部落阶段。幼儿表现出小组游戏,由单个人玩发展成为一群人一起玩。

可以想象,儿童的动作表象思维与原始民族接近,其游戏行为具有原始稚拙的形态也就能够理解了,正如类似于用石块切割、用人力搬运这样的早期行为,也会出现在今天的儿童游戏中。显然,游戏的原因是为了消除那些不应呈现于现代生活中的原始本能,以便能以一种新的活动方式去取代它。

预演论和复演论是从两个相对的角度来论述游戏原因的,他们都用生存本能来作出解释,一个把游戏看成是对天赋生存本能的强化,一个把游戏看成是原始生存本能的弱化,一个把游戏看成是预演未来,一个把游戏看成是复演过去。看来,游戏一方面是对未来的预演,如那些在游戏中逐步增强的各种技能,这对未来生活有用;一方面是在复演过去,如那些在游戏中必然出现的幼稚行为,在现在和将来的成人生活中已经或将被淘汰。正是这种不断地复演过去,预演未来的一代代儿童游戏形式,勾画了一条人类社会从原始进入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轨迹。

五、生长说

美国阿普利登提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美国奇尔摩还认为,幼儿通过游戏可以生长,游戏是练习生长的内驱力。

六、成熟说

操作类游戏理论知识点归纳

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反对生活预备说,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表现。如运动的目标不明确,冲动、好动,对周围环境有直接的激情。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有三种欲望: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游戏的特点与童年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由于有童年,才会有游戏。他的理论是游戏动力理论的一种。

经典的游戏理论由于是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带有浓厚的生物学色彩,有着明显的从先天的、本能的、生物学的标准看待儿童的游戏,否认游戏的社会本质的缺陷;它们是主观思辩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没有真正揭示游戏的本质。但是它们却或多或少地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却又令人困惑、令人着迷的现象,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它们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究竟什么是游戏以及游戏对游戏者意味着什么是生物学所不能解释的,心理学逐渐在游戏研究中占着重要地位。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十八禁游戏排行榜 一、十八禁游戏制作公司ILLUSIONILLUSION(イリュージョン)是日本株式会社Eye One...
steam手柄游戏排行榜 一、steam十大必玩手柄游戏列表:1、《真人快打11》《真人快打11》(Mortal Kombat...
h iphone游戏排行榜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h iphone游戏排行榜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
日本好玩h游戏排行榜 一、日本安卓h性游戏下载.很无语有这么难谁告知!!!您好:成人色情游戏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游戏,正规的应...
hgame游戏排行榜 大家好,hgame游戏排行榜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怪异恐剧院》:令人惊艳的HGame,相...
steam游戏排行榜怎么查 一、steam游戏排行榜在哪里看steam游戏排行榜通过官方网站点击进入Steam官网查看。Stea...
美国app游戏排行榜 一、手游排行榜2023前十名手游排行榜2023前十名:《蛋仔派对》《桃源深处有人家》《泰拉瑞亚》《弹...
td游戏排行榜 一、2023好玩的td游戏好玩的td手游2023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趣味性质的TD游戏也相继...
最新消消乐类的游戏排行榜 一、消消乐游戏排行榜消消乐游戏排行榜如下:《开心消消乐》、《宾果消消消》、《海滨消消乐》、《旋转消消...
单机游戏排行榜2015 一、电脑单机游戏排行榜电脑单机游戏排行榜如下:1、益智类:极品钢琴、水果忍者、会说话的汤姆2、捕鱼达...